中国光伏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局,欧盟反倾销调查立案或将对光伏行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在此背景下,这些企业正逐步地转向国内市场。
而为了鼓励国内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对装机容量目标再次做出了调整,由21GW调整到40GW。
“准确地说应该是调整到了40GW,上不封顶,其他条件一概不变。”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国家能源局一位官员也证实了此消息。
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光伏总装机容量仅为3.6GW,这意味着未来3年中,中国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有望扩大10倍以上。
再调整
截至目前,中国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已经做出了四次调整。最早的时候,决策层曾考虑将这一目标定为 5GW;此后一度上调至10GW;在今年5月8日的一场讨论中,再度上调至15GW。
今年7月7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文件,对该目标再次做出了调整,到2015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千瓦(21GW)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50亿千瓦时。
具体来说,将重点放在中东部地区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在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建成并网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建成光热发电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
这次调整被业内普遍认为过于保守。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21GW还是保守。国内的光伏产品成本下降的步伐非常快。“现在卖到国外的大概是在7美分/瓦,再过两三年成本肯定会降至四五美分每瓦,甚至更低。”吕锦标说。
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调整到21GW原本被认为是“定格”,不会再做出调整。但时隔不到两个月,这个目标就已经再次变化。知情人士称,这主要是考虑到21GW根本不能满足国内市场。
期间,国家能源局官员曾征询过几大光伏巨头的意见,并且听取了行业内的诸位专家的意见。在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将该目标再做调整。“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到2015年21GW根本满足不了国内市场。再加上欧美双反调查,国内市场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加紧开拓。”上述人士称。
国家能源局一位官员证实了上述消息。“除了装机目标变了,其他的条件一概不变。”上述人士说。
据透露,五年中新增的40GW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仍将主要集中在光伏电站建设和分布式光伏发电两个领域内。光伏电站建设方面,将主要在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建设一批并网光伏电站,结合大型水电、风电基地建设,采用风光互补、水光互补方式。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方面,则主要是在中东部地区,采取与建筑一体化的方式进行。国家能源局的官员表示,鼓励发展分布式电站,可以避免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扩容之后,可能会出现的并网难问题。
调整逻辑
近10年来,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增长约6倍,年均增长50%以上。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年产量16GW,其中中国10GW。并网光伏电站和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光伏发电的主要利用方式。到2010年,全球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40GW。
相比之下,在中国总的装机容量中,分布式光伏发电占有的比例极小。截止到2011年年底,在全国3.6GW的光伏发电总装机中,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只有0.2GW左右。
光伏行业自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遭遇寒冬。当时全国半数以上的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停产,30%大幅减产。由于上游多晶硅价格持续暴跌,国内约80%的多晶硅厂商倒闭。今年一季度,国内多数光伏企业均继续亏损。其中,光伏巨头赛维LDK亏损达到1.85亿美元;无锡尚德亏损1.33亿美元;晶科能源亏损5700万美元。
9月6日,欧盟正式对中国光伏行业发起发倾销调查立案。这对于70%依赖欧洲市场的光伏企业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