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计锁、赵聚江
秋意渐浓时节,记者在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河北晶龙集团感受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宁晋这个华北平原的普通县城,国际水准的科研团队开始挺起晶龙的“智力脊梁”,也使晶龙成为国内新能源领域一颗耀眼的新星。
“‘如果没有杨怀进,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可能要推迟5到10年。’《南方周末》曾这样评价杨怀进在中国太阳能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今,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第一人杨怀进来到晶龙,国际太阳能研究领域以戴熙明博士为首的最具实力的澳大利亚3位科学家也在这里创业……这是企业与世界对接的基础。”说起企业最引以自豪的事情,河北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整洁的厂房,精密的仪器,忙碌的工人……在新建成投产的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晶龙集团旗下的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怀进。他告诉记者:“十分欣赏和敬佩晶龙集团这个勇于创业的群体,短短10年时间就能把企业做到让世界了解、重视,非常难得。同时,感谢集团领导班子的信任,感谢以戴熙明博士为首的三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的刻苦敬业精神,自己要发挥在这个产业与国际沟通的优势,希望晶龙迅速成长为与国际大公司平起平坐的企业。”
熟悉太阳能产业的人都知道,在这个新兴领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才算真正的“强者”。而在2004年之前,晶龙在太阳能产业中独缺太阳能电池生产配装这最后一环。而这一技术靠自己根本不可能实现。
怎么办?
晶龙集团领导班子眼睛向外,通过杨怀进,他们与太阳能研究处于国际前沿的澳大利亚马丁格林实验室取得联系,其顶尖“高手”教授戴熙明、布鲁斯、泰德来到晶龙创业。从2005年7月开建,到今年8月份达产,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晶龙太阳能电池75兆瓦生产线即告建成。依靠国际化技术团队的力量,电池转换率达到17%以上,达到了国际水平。截至目前,产品已经完成销售额3亿元人民币。
至此,晶龙集团成为国内太阳能产业链条最齐全、最具实力的企业。2005年企业被评为国内电子百强,并以21.1%的利润率荣居国内电子百强第二位,出口创汇8000多万美元,成为全省出口创汇的新亮点。
“国际化技术团队是企业走向世界,在更广阔领域发展的必然选择。”被誉为晶龙起飞“引擎”的河北工业大学教授任丙彦高兴地说,企业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向国际化大公司迈进,国际化人才、技术团队,打开了企业发展的眼界,这是企业进一步腾飞的基础。
(原载《河北日报》2006年10月6日头版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