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晶龙新闻>>媒体看晶龙>>正文  
 

关键字:

多策并举 推进光伏产业走出困境

作者: 靳保芳 段同刚 来源: 中国工业报 发表时间: 2013-04-07 已浏览 字号:

 

日前,我国政府为了扶持光伏产业发展,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截至目前,仍未见光伏产业明显好转,大多数企业仍然经营困难,举步维艰。为推进光伏产业早日走出困境,成为业界的期盼及重中之重。
  连续5年世界第一
  光伏产业是我国政府重点培育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从近5年的发展来看,中国光伏产业占全球光伏市场60%以上,年产值约5000亿元,利税100亿元,直接就业人员50万人,光伏产能和产量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 
  从全球光伏产业看,中国光伏产业可谓知名品牌绽放、产业链完整、配套产业齐全、综合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在世界上扬眉吐气的行业。 
  但是,也正是因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快、竞争力强,2012年以来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实行贸易壁垒,对我国光伏产业进行“双反”调查,使我国光伏产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资料显示,光伏行业亏损,面临资金链断裂危局,11家在美国上市的龙头企业负债额高达175亿美元,平均负债率高达70%以上。
  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
  为摆脱困扰和窘境,我国光伏行业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光伏发电的战略地位。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光伏发电因其分布广泛性、资源清洁性、能源可再生性,以及技术发展的充分性等特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各主要发达国家均从战略角度出发,大力扶持光伏产业发展。 
  我国政府应统一认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战略价值和重要意义,可在国家能源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总体部署中考虑,提升光伏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制定与光伏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和有关的实施细则。 
  同时,要消除对光伏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的误解,大力宣传光伏发电的积极意义,引导公众对光伏发电有正确认识与理解,让太阳能光伏发电进入千家万户。 
  二是设立门槛,建立市场准入机制。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光伏行业准入条件(包括企业的研发能力、生产规模、知识产权拥有量和市场占有率等),规范市场准入机制。同时,要建立国家检测认证机构,形成有效的认证机制,建成与国际接轨的产品检测认证体系。规范大型太阳能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等各环节的规程细则。建立健全中国光伏行业组织,加强行业的协作和自律管理。 
  三是依靠国家标准,规范光伏市场。 
  长期以来,因光伏产业发展速度远快于光伏标准的出台速度,大量标准缺失直接导致产能过剩和影响产品或工程质量,使一些光伏低劣产品充斥市场,造成恶性竞争,危害了市场的有序发展。因此,涉及光伏发电产品、管理、安全等各类技术标准应尽快出台,明确光伏电站项目标准、招投标建设、竣工验收、运行监管的规范,以利于光伏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四是制定有效的光伏扶持企业政策。 
  为助力产业走出困境,增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核心竞争力,国家应加大扶持力度。 
  首先扶优扶强,培育龙头企业。通过从企业实力、技术水平、资产状况和产业布局等方面对企业进行评估,建立重点企业保护机制,对通过评估的企业在技术研发、技改升级等方面给予资金、税收等倾斜。 
  其次加强信贷支持。在光伏行业低迷的情况下,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对光伏企业停贷、观望,贷款到期收回不予续贷,使光伏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有的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生存危机。为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协调各大银行,对通过评估的大型骨干企业,实行信贷“一企一策”,以灵活的政策和方式,增加信贷额度,创新银企合作,给予最大信贷支持,积极扶持光伏行业,帮助骨干企业尽快渡过难关。 
  再其次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产业政策。切实落实并完善光伏“上网电价”实施细则和多种优惠政策,完善光伏分类上网电价机制,对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分类固定补贴,为光伏发电的普及奠定基础。

关闭窗口

上一篇:晶龙冲破光伏困局年赢利超1.6亿
下一篇:晶澳巧借中学化学攻克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