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制造成本下降导致发电成本下降,进而导致发电装机量猛增
成本的下降使得光伏发电的成本迅速下降,光伏发电成本已经快速向火力发电成本接近,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低于火力发电。同时,光伏发电从集中地面电站(以美国和中国西部为代表)和屋顶分布式发电(德国、日本为代表)同时发展,使得我国西部和东部都大力发展光伏应用机会明显显现。此外,分布式电力系统、智能电网、储能技术的进步将为光伏大范围推广扫清障碍。
上述机会,实际上预示着光伏产业从补充能源到替代能源的时代即将到来,光伏产业即将面临一个井喷式的增长,和一个长期的高速发展。但只有那些坚持自主创新、按照符合光伏产业发展规律来制定自己的运营模式的企业,才有可能抓住这个巨大的机遇,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光伏产业目前应当采取的对策
从上述分析可见,笔者认为,我国光伏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外部原因并无太大关系。如果继续寄希望于政府补贴,或者开打贸易战,对中国光伏企业也不会有大的帮助。关键还是要加强自身的抗风险和持续盈利能力。为此,中国光伏产业应当采取以下策略:
1)西部地区要将光伏电站建设与载能项目同步发展
2011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1元/度的上网电价后,由于采用全国统一上网电价,因此,投资者自然希望在西北等阳光资源较好的地方进行光伏电站的建设,但西北本身是供电盈余的地区,用电量少,因此,导致电网对吸纳光伏发电的动力不大。光伏企业应当在西部建设光伏电站的同时,将光伏制造和其它载能高的项目与光伏电站进行同步建设,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光伏发电的西部电力去向问题,也能够真正实现西部大开发,用制造业的长期效益,为西部带来真正的效益和税收,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而不是像现在的光伏电站一样,既对就业无帮助,也对税收贡献甚小。
2)东部地区应当大力发展工业建筑的屋顶光伏发电
我国东部地区缺电,但东部地区不仅阳光资源较差,而且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密集,而光伏电站恰恰需要大量的占地。实际上,光伏发电不一定要开展大规模地面电站。以德国为例,目前德国的光伏总装机超过了30GW,其中75%以上是屋顶电站。当然,我国由于人口多,城市化程度大,在城镇地区开展住宅屋顶发电尤其是高层住宅的屋顶发电,经济性较大。但东部的经济发达,工厂众多。在工厂的屋顶进行屋顶发电,可以在白天对工厂供电,虽然同样的投资所发的电量较西部为小,但东部的电价比西部高得多,尤其是采用用户侧并网发电,许多地区的火力发电电价在白天已经超过了1元/度,因此,国家补贴的比例反而可以比西部更少。无论是工业园区的工厂屋顶,还是大型超市等商业建筑的屋顶,均可大力发展。有些地区甚至可以做到不需要补贴也可盈利。
3)应当大胆采用我国自主创新技术
目前,我国虽然是光伏制造大国,但并非光伏制造强国。以现在的多晶硅为例,国外对中国的销售价格降低当15万元/吨,还有盈利,但中国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只能停产。这就是依赖国外的技术所造成的恶果。但中国这些年的制造经验,实际上已经为创新作了丰富的积累,实际上,也有不少企业已经开发出了许多“低成本、高效率”的光伏制造技术。例如,上海普罗所开发的PM法多晶硅提纯技术,可以在实现99.99995%的纯度下,将成本降低到6万元/吨的程度,仅为国外西门子法多晶硅成本的1/2.5。国内许多厂家正在开展的铸造单晶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目前的危机阶段的低谷时期,只要我国光伏企业大胆使用这些创新技术进行自主创新,大胆采用国内自己的成果,就能够进一步大幅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这样的话,即便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即便美国坚持双反,中国的光伏产业依然能够摆脱对欧美市场与技术的依赖,摆脱其贸易壁垒,而独自领跑世界。这样还会使得欧美越建立贸易壁垒,对其自身的光伏产业发展危害越大,而中国则能够发展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