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传统装机市场下滑,国内市场大幅增长。201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市场将达32GW,同比增长近10%,我国新增装机量达4.5GW,同比增长67%。受欧债危机等影响,传统装机大国普遍在下调补贴费率,市场发展重心逐渐向新兴光伏国家倾斜,中美日光伏市场正在加快崛起。2012年,我国发布了《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将2015年光伏装机目标定为20GW,并提出如果分布式发电推广较为顺利,装机目标量可达40GW以上。预计201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35GW以上,其中欧美市场约占全球的40-50%,中美日将贡献近45%的新增市场装机量。乐观情况下,我国新增装机量将达到8-10GW,同比增长122%,市场将呈现集中与分布式发电并进,大型光伏电站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地区,分布式电站主要集中于东南部地区。
产业问题短期消解难
当前,光伏产业发展无序,产能扩张过快,供需失衡的问题仍然突出。由于新能源产业受到集中关注、产业进入门槛低、国外短期补贴形成高利诱惑等因素,导致国内光伏产业盲目扩张,产能远超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太阳能电池产能已达到40GW以上,2012-2014年全球市场需求也在40GW左右,仅我国太阳能电池产能已可满足全球太阳能市场需求),企业数量超过千家,其中绝大多数规模偏小,且集中于中下游加工制造环节,且产品同质化较高,拼价格的状况仍将持续,恐起到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
光伏行业对外市场过高的依存度以及国内应用政策体系实际情况仍然严重。国内光伏市场尚未有效启动,近80%的光伏产品依赖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应用扶持政策尚不完善,光伏发电存在并网难问题,土地使用、补贴来源发放等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光伏发电“分散开发、就近利用”的优势未能充分体现,多样化的光伏产品及应用市场尚未形成。
国内光伏技术基础及创新不足,后续发展也面临挑战。我国光伏产业在发展初期主要通过堆积木式扩大产业规模来降低成本、赚取加工制造费用,而关键技术仍有较大差距,部分关键设备、电子材料如全自动丝网印刷机、银浆材料等仍然依赖进口。另一方面,基础理论和核心工艺研发滞后,对新型叠层电池等新产品新技术储备不足,后续发展不容乐观。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我国光伏产业也面临被空心化危险。美国和欧盟先后发起针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涉及我国近80%的太阳能电池产品。国际贸易形势恶化将使我国光伏产业被迫加速转移,以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并更好地靠近终端市场,最终导致本土产业空心化。
产业发展需统一认识
时值整个行业陷入困境的发展阶段,各方应充分认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战略价值和重要意义。切实在国家能源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部署中予以统筹考虑,提升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确保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从国家层面应加强组织管理,做好顶层设计。市场启动应与产业规范相结合,与节能减排、扩大内需、环境改善相结合,严防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和保护主义。明确各有关部委的产业管理分工,建立多部委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从各个层面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其次,规范产业、设置行业门槛成发展主要路径。通过提高光伏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检测认证水平等手段,加快实施一些强制性标准,卡掉部分落后产能,可考虑树立一批光伏优质产品,通过认证的产品在国内应用市场和出口中优先安排推广。
另外,正确引导产业转移,引导企业到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欧美国家或制造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地区建厂或并购也至关重要。实施全球产业布局,让产品充分靠近终端市场和规避国际贸易壁垒。鼓励大型国有资本进入光伏企业,依靠国有资本进行大规模整合重组,以达到规范市场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