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市场观察>>正文  
 

关键字:

光伏行业景气度回升 单晶硅领域中长期看好

作者: 来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发表时间: 2013-08-26 已浏览 字号:

 

欧洲“双反”靴子落地,结果好于预期,欧洲市场需求软着陆,以中、日、美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扛起需求大旗,市场规模迅速增加。

价格与产能方面,光伏产品价格今年1季度触底回升,无效产能大量挤出,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产能利用率达95%以上。

我们认为光伏行业最灰暗的时刻已经过去,行业迎来景气度回升。在投资策略上,我们遵循成本为王、效率领先的原则,建议关注硅片行业资金压力小,且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

多晶硅售价或将缓慢回升

硅片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处于上游,原材料为晶体硅,中游为太阳能电池制造及组件的加工生产,下游则是光伏系统应用环节。

目前国际上的多晶硅市场主要是被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几家大厂垄断,形成技术垄断,2013年3月份从韩、美、德三个国家进口多晶硅数量占总量的87.5%。7月18日,我国商务部宣布对美韩进口多晶硅的反倾销初裁结果,从本月24日起,我国将对原产于美、韩的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征收最高为57%的进口保证金。此举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外厂商在国内倾销多晶硅。从产能的角度,2013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为2.8万吨,同比下滑23.6%,国内江苏中能一枝独秀,产量已超2.2万吨,占国内总产量78.6%。五成的光伏企业处于停工状态,其他三成企业减产一半,其余20%处于勉强维持状态。行业的集中度和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产量供应仍显富裕。

目前的多晶硅售价已经低于国内大部分企业的成本线,基本上还是国际大厂寡头垄断,虽然我国实行了多晶硅“双反”政策,但惩罚力度和范围有限,对供应格局影响不大,未来随着需求的上升,多晶硅售价有可能缓慢回升,幅度有限。

光伏行业需求将逐步好转

电池片及组件生产对技术和资金壁垒相对较低,产能泡沫较为严重,二三线企业差别不大,成本控制能力不强,随着本轮光伏行业的低靡被大量淘汰,整体生产力品质提升,未来的行业需求也将逐步好转。

欧盟方面,持续了一年之久的“双反”终于落下帷幕,中欧双方最终确立了0.56欧元的最低售价,这将继续保持我国产品在欧洲的价格优势,7GW的出口限额预计占据欧洲2013年80%以上的市场份额,对我国企业来说市场空间仍然充裕,欧盟需求持续。

此外,我们看好以中、日、美为代表的新型国家的光伏需求增长。中国政府对光伏产业大力支持,分布式光伏建设方兴未艾,补贴细则逐步落实,我们预测今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在8—10GW,中国将成为新增世界第一新增装机大国。日本和美国的光伏市场2013年也将呈现高速增长。日本2013年的市场将延续2012年的迅猛态势,预计装机容量达到5GW。美国联邦和各州的补贴方案及法规支持形成了多元化的光伏产业支撑,使其对单一政策的依赖程度低,近几年一直稳定增长。此外,澳大利亚、印度、中东和南非市场也逐渐起步。

从价格端看,下游电池片、组件价格年初触底,春节后受需求回暖带动开始明显回升,预计未来还将震荡上行。

单晶硅片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多是有技术和规模实力的大厂参与,竞争企业相对较少。多晶硅片扩产相对容易且门槛较低,因此在上一轮光伏产业大跃进的时期很多厂商盲目扩产造成了过剩产能。随着2011年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大量落后无效产能淘汰,许多企业变卖设备永久性退出行业,竞争格局有所改善。市场集中度方面,在中小企业退出行业的同时,大型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布局和技术更新不断提升品质降低成本,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中长期看好单晶硅片市场

由于价格低廉,多晶硅电池一直是市场的主流,具有更高转换效率的单晶硅电池由于硅片价格昂贵而需求不足。随着2011年以来光伏产品的大幅下跌,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的价差逐渐缩小,性价比优势突出。

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建设分布式发电系统,多次出台政策明确分布式发电的装机目标。此外,日本由于土地有限,也以屋顶光伏系统为主。单晶硅片能有效提升光伏系统的发电量,从而降低每瓦的非晶硅发电成本,更适合分布式光伏系统使用。我们看好单晶硅片中长期需求。此外,单晶硅片企业的产能泡沫相对较小,现金流情况较好,技术实力强,因此市场响应速度更快,业绩回升也更加明显。

|<< << < 1 2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预计中国今年将产8万吨多晶硅及23GW组件
下一篇:瑞信:中国太阳能供过于求状况或一年内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