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市场观察>>正文  
 

关键字:

李振国:单晶硅的成本下降之路

作者: 来源: 新浪财经 发表时间: 2013-09-17 已浏览 字号:

 

  国金证券研究所新兴产业部于2013年9月17日在成都举行,新浪财经对本次论坛进行全程直播。

  以下为讲话实录:

  李振国:感谢国金给我这个机会,隆基股份(15.11, 0.04, 0.27%)作为光伏产业这个链条当中制造的环节,我们可能更关注在这个环节上面整体下一步发展的状态。比较专业一点,但是大局观不一定够。我主要介绍的是有几个方面,多晶硅电池发展的状况,还有一个是单多晶技术路线的成本分析,同时介绍一下目前单多晶路线给客户带来的价值分析,最后简单介绍一下隆基股份的发展规划。

  从目前已经产业化的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来看,单晶电池,尤其是N型电池具有明显的效率方面的优势。从大家公布的研发水平上来说,P型的单晶电池,像LG宣布可以做到20.7%,国内的其他两家公司宣布可以做到56%的水平,松下可以做到接近24%。量产的水平,多晶硅整体的水平是17%到17.5%左右的水平。P型单晶的情况,国内的水平是18.5%到19%,这中间,我稍微纠正一下,晶澳的实际水平要比这个高一些。但是国内其他的电池片的转换效率水平基本上还是以18.5%到19%作为主要的生产水平。N型不用讲了,因为N型比较少,上面所说的研发水平基本上也是他们的量产水平,就是21%到24%的转换效率。

  下面这个图表是在今年上半年发布的光伏技术路线图,分析未来转换效率的走势,市场份额的走势。转换效率的走势,认为到2017年,N型可以做到24%,P型的单晶可以做到21%,高效多晶可以做到19.5%,一般的多晶可以做到18.5%。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N型单晶实际上已经量产24%的水平,P型到21%的单晶还是有点差距,现在台湾的徐弘和LG这边都做到了20.5%、20.6%,甚至20.7%的水平,但是实际的量能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个水平。但是至少实验室已经有这个水平了。对于一般的多晶能做到18.5%和高效多晶能做到19.5%,似乎现在实验室里还没有出来这个结果,当然有可能高效多晶也是这个路线,大家会努力把效率做到。

  从市场份额上来讲,这个观点是到2017年的时候,单晶和多晶的份额会持平,当然现在多晶为主,单晶比较少,之后单晶的市场份额会超过多晶,是这么一个判断。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从价值的角度上来说,我们认为单晶的份额逐渐上升应该是它必然的一个趋势。

  第二个问题,我介绍一下单多晶技术路线的成本分析。

  在这个产业链上来来说,第一个环节是我们所使用的硅料来说,总产出的80%原料是适合去做单晶硅的,但确实也有20%的原料,靠近探头的,或者过于疏松的,还有尺寸太小的,这些原料在拉单晶的时候,它的适应性不是那么强,可能会导致拉单晶成本的迅速上升。同时,单晶硅棒所生产的过程当中,也会产生碎片料、尾料等,在用于单晶生产的时候品质下降和成品率的下降,用在铸锭上面也是非硅方面的,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这两个更适合去做铸锭。从整个未来的概念上来说,如果说多晶硅在30%的份额下面,在原料使用方面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消化单晶生产这个过程当中不易消化的原料,意味着会以更低的价格得到这部分原料,多晶在这个份额之内获得了硅成本的一定优势。

  现在多晶大方向的生产成本是2到3美元,已经很低了,隆基这边基本上能做到10元。差不多是这种水平。加工过程是要把它切成方,表面要做抛光,要做处理,同时重量也会出现变化,圆棒和方棒的重量会有变化。一样的,对于大的铸锭变成小方锭之后,在重量上和加工成本会发生变化,方锭环节的单晶和多晶铸锭的路线差了大概10到15美元一公斤的水平。每公斤基本上可以切50片,当然现在的水平更高了,现在用的线细了之后,今年改成10的线,1公斤出到53片、54片都可以做到,但是拿50片细算的话,意味着每片硅片的成本差异大概是0.2到0.3美元一片。这是目前的现状。如果说铸锭环节把大方锭的生产成本由2到3美元降到0,多晶和单晶的价差也不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只是一点点差异了。

|<< << < 1 2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光伏舞台转向中国 2014年上演内需争夺战
下一篇:瑞信:中国太阳能供过于求状况或一年内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