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行业快讯>>正文  
 

关键字:

舒杰:上网电价才能救中国光伏产业

作者: 来源: 中国新能源网 发表时间: 2012-10-13 已浏览 字号:

  国外的薄膜电池转换率(如:碲化镉电池、铜铟镓硒)已经可以做到12%、13%左右,但是还没有完全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如:铜铟镓硒目前还处于小规模的尝试中。未来薄膜太阳能电池若能在产业化技术上取得突破,就会得到普及,但是短期内就转换效率等来讲,跟晶体硅比,目前不具备优势,所以市面上看到的太阳电池90%以上都是晶体硅电池。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目前国内生产的8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用于出口,你认为目前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有什么明显的优势和劣势?

  舒杰:目前与国外相比,有明显的规模化生产和成本价格优势。随着这2-3年全球性经济低靡,产业内部的竞争也很激烈,企业下一步的重组、洗牌是未来一到两年的重要趋势。现在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成本价,企业利润空间逐步缩小,目前太阳能电池已经低至RMB 5元/WP。相对来说,中国原材料和人员综合成本控制要比国外好,其他优势就不太显著。

  劣势主要在技术贮备不够、技术研发程度还不够。短期内,国内技术突破有限,仍然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为主。

  中国当前对太阳能产业发展有很多看法,例如产能过剩、二次污染等等,对此您如何看待?是否会影响公众对太阳能产业的看法?

  舒杰: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技术的欠缺。以晶体硅电池为例,由于技术落后,上游硅材料的提炼会导致污染、材料循环利用率低,关键就在于工艺技术跟国外差距大、不成熟,简单扩产、重复上马,没有相应处理污染的技术,且工艺技术研发投入也比较少。所以国内企业大规模的扩产,技术上的跟进赶不上产业的发展,导致很多企业做出来的产品,成本高,还不可避免带来了环境污染。所以会有人说国内的上游企业做的不好、有污染,实际上还是个技术的问题。应该讲,不是太阳能不环保,而是某些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问题没有能力做到环保。通过正确宣传引导,是不会影响公众对发展太阳能产业信心的。

  从目前来看,新能源产品价格高仍是限制新能源在中国推广的主要原因,您认为就太阳能产业而言,应如何生产质高价廉的产品?

  舒杰:我觉得首先还是要靠技术研发,最终要靠技术研发来提高产品的转换效率、降低成本。第二是国内在应用这块,好的政策推动很重要。除了要降低系统成本之外,实际上太阳能应用。但实际推广应用力度很小、完全靠政策补贴,这跟国家的相关政策不完善有关,即:没有可操作性的上网电价政策。从太阳能大规模并网发电看,电网设施建设不完善是重要原因。实际上,很多企业的太阳能电卖不出去,就算是发了电也拿不到钱,所以只能采用“用户侧发电”的应用模式,多余上网电力也不能抵扣生产用电电费,这就制约了市场的大发展。

  在国外,德国、日本、美国发展得很快的原因是有相应的国家优惠政策来鼓励清洁能源的发展。我国目前推动光伏产业发展,除电站工程的政策性补贴外,还不够,不能形成商业化发展的势头,所以相对发展得比较慢。国内光伏产业界也在不断提议制定光伏发电应用的政策,考虑尽快制定国家光伏上网电价政策。虽然现在政策还迟迟未出台,但这是整个光伏产业界的一个强烈的呼声,必须要有可操作性的并网电价政策,光伏产业发展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商业化发展之路,也才能源实现国家的能源战略发展目标。

|<< << < 1 2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美对华光伏“双反”终裁 业内应冷静应对
下一篇:国家能源局召开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