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通知》提出,“国家对示范区的光伏发电项目实行单位电量定额
补贴政策,国家对自发自用电量和多余上网电量实行统一补贴标准。项目的总发电量、上网电量由电网企业计量和代发补贴。”
“补贴方式的转变将有效遏制过去出现的‘骗补’等问题,使得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运营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孟表示,“度电补贴”方式也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政策选择,最终应该走向通过补贴上网电价的方式来发展光伏发电。
对此,中国投资协会能源发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张杰亦表示认同:“国家未来应该像发展陆上风电一样,按照太阳能资源分布,将其划分成若干资源区,确定不同地区上网电价。”
但孟宪淦认为,目前制定分区域上网电价还面临一个问题,即需要对国内太阳能资源分布调查清楚。
事实上,陆上风电先后经过了6次特许权招标才基本摸清了国内各地风能资源分布情况,最终形成上网电价。因此,对于尚处起步阶段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来说,仍需在示范过程中摸索,发现问题积累经验。
孟宪淦判断,在各地资源还未摸清之前,国家将极有可能先实行“度电补贴”,待时机成熟后推出全国统一的上网电价模式。
“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了光伏标杆上网电价,主要是按照西部地区的资源情况来制定的政策,目前来看,中西部地区1元/千瓦时的电价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地方政府给予额外的资金支持。”孟表示,目前,浙江、山东、江苏等省区市也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政策,大大提高单位投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积极性。而当前为了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各省区市都承诺将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但到底哪些项目会立项,还要视各地政策兑现情况而定。
50万千瓦装机示范区申请启动
不会局限在3个,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原则要求。
国内市场即将开启,各地已开始积极申报示范区的工作。
“不会局限在3个,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原则要求而已。”安徽省能源局新能源产业处调研员许慧娟对本报记者表示,原本按照《通知》要求,每个省(区、市)申报支持的数量不超过3个,申报总装机容量原则上不超过50万千瓦。但国家能源局最新精神指出,由于全国各地太阳能光照资源条件存在差异,本着平衡的原则,一些光照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多申报。
许慧娟表示,目前安徽省已经组织合肥、芜湖、蚌埠、滁州四市准备申报材料。
“选择这四个城市,主要原因是当地用电需求较大,且并网条件相对较好,特别是芜湖之前也曾申报新能源示范城市,对于申报程序和内容有一定认知和积累,也形成了一定的发展经验。”许慧娟称。
此外,安徽之所以如此积极申报,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希望通过应用项目的建设来消化省内光伏制造产能。
但是,由于安徽太阳能光照资源较之青海等西北省区并不出众,年利用小时数只有1000小时左右,发电量有限。导致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成本仍然居高不下,且除了国家1元/千瓦时的标杆上网电价之外,安徽目前也未出台新的补贴政策,导致各方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的积极性一直不高。
据了解,除了安徽之外,山东、江苏等省也在积极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对此,孟宪淦向本报记者表示,各个省市自治区最后审批通过的数量很大程度上由当地的政策支持力度决定。
“《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各省(区、市)利用自有财政资金,在国家补贴政策基础上,以适当方式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建设。 这就是说,看地方政府到底能不能拿出真金白银来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只有那些真抓实干的省市区最终才能拿到示范区名额。”孟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