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行业快讯>>正文  
 

关键字:

政企联手突围困局 光伏企业自救是关键

作者: 来源: 证券时报 发表时间: 2012-10-18 已浏览 字号:

 

日前,美国商务部对我国出口的光伏电池作出终裁,对此,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的专家特别指出,我国光伏企业要想突破此困局,在国家加强宏观指导的同时,企业自身更应该自救。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专家建议,目前中国光伏产业被动局面可从两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方面加强宏观指导,建立稳定快速发展的光伏市场,优化产业布局,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推动我国光伏产业的体系创新,涵盖市场机制、核心技术、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创新五个方面,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行业整体陷经营困境

2011年以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产业链自身正在竞争中逐步优化;但在国际光伏行业不景气及产能相对过剩的宏观背景下,光伏行业整体经营困难,企业亏损严重;同时,市场对外依存度仍为90%,关键装备和主要原辅材料依赖进口也仍然是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上述专家看来,虽然国家和企业在光伏技术的研发投入都有所增加,但目前看尚且不足,尤其是国家层面,这依然制约我国光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国内的工艺和装备的更新速度无法为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技术支撑,一些关键通用装备不能适应光伏产业进步的要求,对前瞻性的技术安排不够。

不仅如此,我国光伏产业布局缺乏总体规划,区域集中度有待提升;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企业低价竞争模式不可持续。同时,我国光伏产业还面临国内市场启动障碍、国际贸易摩擦等新的问题和挑战,需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靠政府更应靠自己

在具体操作上,上述专家建议,我国应该完善光伏市场激励政策,完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和定价机制,研究制定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政策和相关标准规模,兼顾大型系统和屋顶系统,推动国内光伏市场的稳定快速增长,以国内国际市场的均衡发展来应对主要国家对我国光伏产业的战略性遏制和潜在的贸易保护。与此同时,加强市场引导和预警,避免落后产能的重复建设。

针对目前太阳能产业存在的多部门协调管理的问题,专家建议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成立以国家能源局为主导,多部门协同的行业引导和监管体系;同时建立国家级的太阳能产业和市场协调机构,统一协调和处理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

除了国家在宏观指导层面,企业更应该自救。光伏企业自身应加大研发投入,多种技术并重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建立国家级的技术创新和研发中心、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改变单一光伏产品出口的局面,形成光伏产品、制造设备和项目开发服务共同出口的新型出口模式,巩固我国在国际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上的份额优势。

特别提出的是,光伏企业应该重视和支持多种光伏技术共同发展,避免在薄膜光伏技术取得突破时,我国光伏行业再次落后于欧美企业。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各类光伏技术的自主化水平的提升。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主要原辅材料领域的技术引进、吸收和消化能力,巩固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同时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淘汰技术落后企业。

关闭窗口

上一篇:“分布式发电”蛋糕变大 光伏企业吁求落实配套政策
下一篇:国家能源局召开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