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前夕,为加速启动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光伏行业再次迎来重大利好政策。9月28日,国家能源局在其网站上正式发布了9月14日就已签署的《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下称《通知》),这是继财政部、科技部、能源局推出“金太阳”示范工程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推出固定上网电价后,又一来自国家层面、极具指导性的光伏扶持政策。
该《通知》一经下发,在光伏业界即引起强烈关注,被看成打开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重要契机,但从各方反馈的信息来看,情况却并不容乐观。由于缺乏配套的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希望参与申报的省份与企业均感觉到有些无所适从。
目前,国内光伏行业在庆幸该《通知》选择在行业发展关键点及时推出之时,仍翘首盼望着相应的管理办法、技术标准、质量控制措施、电网管理办法、补贴电价价格等细则的出台。
单个项目规模过大
打开市场困难重重
根据《通知》的要求,全国每个省市均可以申报500兆瓦的规模,以此计算,全国31个省份,总装机量可以达到15GW的规模,可以预见的是,《通知》力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将是我国完成“十二五”太阳能发电总装机量的重要部分。
尽管国家能源局此举意在快速打开国内光伏应用市场,但该《通知》中很多问题仍亟待研究解决与完善。《通知》中含有每个省限报2-3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的申报规模需在150-200兆瓦以上的规定,这一规模无论对单个项目,还是同类项目集中申报而言都略显过大,操作起来难度也可想而知。同时也有悖于国家鼓励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自发自用的初衷。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从国际情况来看,各国推广的分布式能源均以小型屋顶光伏电站为主,规模一般在几百千瓦左右,而我国一个分布式项目,动辄就要达到150-200兆瓦是很让人费解的。他说:“2009年推出的‘金太阳’示范项目,2-3兆瓦规模已经存在这样的问题,更何况200兆瓦的项目。”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自2009年推出的‘金太阳’示范工程,,适合安装光伏电站的屋顶并不多见,目前屋顶已经属于稀缺资源,政府不应再限制申报的个数,反而应该鼓励更多的分布式项目上马。如果此次下发的《通知》要求过于苛刻,打开国内光伏应用的市场依然困难重重。”
光伏行业资深分析师王润川指出:“分布式光伏电站本身以小、散、自发自用为特点,按照《通知》,投资商首先要面临找不到项目凑够规模的风险,降低其投资欲望。”
如何补贴仍在研究
业界翘盼细则出台
在《通知》中,不仅申报项目规模存在不合理性,补贴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王斯成说:“按照《通知》补贴思路,资金计划补贴在用户侧,但各类建筑用户侧电价并不一样,且面临未来用户侧电价还在上涨的预期,操作起来相对繁琐,如何合理解决这个问题还要继续探讨。从目前情况来看,补贴范围在0.4-0.6元/千瓦时区间可能性较大,但具体的电价管理办法以文件的最终出台为准。”
王斯成强调:“此次补贴的重点一定要覆盖所有的建筑。不覆盖所有的建筑,国内市场应用规模仍很难快速扩大。”他说,“建议补贴价格照顾低电建筑,同时分两档执行。一档是建筑工商业,平均补0.4元/千瓦时,销售电价是0.9元/千瓦时,约1.3元/千瓦时;第二档要覆盖所有的建筑,用0.6元/千瓦时补贴,避免‘金太阳’示范工程中都盯着高电价补贴建筑的现象。”
同时,王斯成提出:“走固定上网电价,事情也许会变得简单。”他说,“可参考德国上网电价模式,实现电网外侧并网,即电网以稍高的固定电价收购绿电即可。这样即不涉及建筑分类问题、也不存在不当得利、同时也避免了多方签署合同能源管理必要。如同样1.3元/千瓦时成本,电网以0.6元/千瓦时收购,国家再补贴0.7元/千瓦时,不仅将保证国家的资金的有效利用,也将补贴也放在了明处,但这一成本主要由电网完全承担也有待商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