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行业快讯>>正文  
 

关键字:

马红漫:我国光伏产业需理性救赎

作者: 来源: 新京报 发表时间: 2012-10-26 已浏览 字号:

 

救市的关键在于大力拓展国内终端市场,引导光伏产业回归到市场良性循环的框架之下。

光伏产业再获政策垂青。据悉,近期各部委及国家电网可能密集出台光伏发展相关政策,通过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和启动第二批金太阳工程等举措进一步开拓光伏企业国内市场。

近年来,国内光伏制造业在由盛及衰的发展轨迹背后,政府之手如影随形。事实上,地方政府的支持也让光伏产业给地方财政带来丰厚回馈,此后,江苏、河北、浙江、河南、安徽等多地争相效仿,光伏产业园在全国遍地开花,产业热潮接踵而至。

然而,这种简单的复制直接导致光伏产品低端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泡沫泛滥。由于光伏发电上网成本高、并网技术滞后等现实问题,致使国内市场仅能消化不到5%的产量,大批光伏制造产品不得不寻求向海外市场延展,70%左右的产量需要靠欧洲市场吸纳。如今,伴随着欧盟与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行动,使得国内光伏产业急剧“入冬”。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政府扶持光伏产业的思路当得到理清,简单的资金注入与政策放行只会让供大于求痼疾积重难返,而只有大力引导技术创新与积极拓展国内消费市场才是光伏产业凤凰涅槃的根本出路。

我国光伏产业是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为主体,尽管使用太阳能的理念非常环保,但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过程却会产生污染。向光伏项目投入大规模补贴,相当于用财政资金为污染生产买单、为他国节能产业发展做嫁衣,可谓得不偿失。

如今,薄膜太阳能电池因能耗小、污染少、成本低、弱光响应好和易与建筑体结合等特点已成为无可争议的第二代产品。财政扶持资金当从鼓励光伏企业扩容转向相关新技术研发中来,以此提升国内光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摆脱低价倾销的舆论质疑。

更为重要的是,此番光伏新政强调了对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诸多优惠,并提出了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应用,政策扩容下游市场的意图彰然,但技术瓶颈破解同样不可或缺。光伏发电分布式接入将会改变传统配电网形态,对保障电流质量、维护电压频率稳定等均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在资金、技术以及制度各层面实现系统对接。唯有如此,大量沉淀的光伏产品才可能在国内寻求到释放承接途径,改观目前供求严重失衡的尴尬局面,实现光伏市场产销良性互动的格局。

关闭窗口

上一篇:美国能源部启动新项目加快太阳能技术创新
下一篇:国家能源局召开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