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财政部联合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组织申报金太阳和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通知》,将在今年上半年金太阳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作基础上,于今年年底前再次启动一批示范项目。为扶持正深陷资金链紧张和美欧“双反”案漩涡中的中国光伏行业,国家对光伏发电项目再度伸出扶持之手。来自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对于亟待摆脱困境的河北光伏产业将带来哪些影响?
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我省部分光伏企业。
政策扶持带来利好,光伏国内市场开启
来自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对于因外部市场骤变而深陷亏损中的国内光伏业而言,无疑是看到了国内需求启动带来的利好。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曾表示,正在启动的包括金太阳工程政策在内的新政策,将带来政府在新的光伏项目上多达700亿元的投入。
事实上,国内光伏市场的开启从去年底以来就初露端倪。先是时任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的李俊峰公开表态,称“到2015年,中国国内的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10吉瓦,到2020年,目标至少要达到50吉瓦”,随后,具有破冰意义的国内光伏上网电价出台。尤其是近一两个月里,国家陆续发布了针对国内光伏产业的扶持政策,其中包括新一轮“金太阳”目录、《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局的《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以及国家电网的《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电网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更让光伏界备受鼓舞。
种种政策信号显示同一个指向,中国将成为未来潜力最大的光伏市场。“中国的光伏行业需要一个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短期来看,政策性的扶持至少要先帮助这个市场调整到一个健康的状态。”英利集团副总裁赵志恒说。
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英利三季度德国市场的比重下降到了40%左右,中国市场的比重上升到了30%多,明年有望达到40%。而晶龙集团晶澳太阳能公司也于日前分别和中国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及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签署了协议,根据协议,晶澳将向前者供应90兆瓦电池板、向后者供应70兆瓦电池板,两项合同总计160兆瓦。
等待政策落地,企业苦修内功
“最近国家连续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对企业是个激励。说实话,这么多政策何时真正落地,我们还在观望。”11月15日,晶龙集团宣传部负责人段同刚告诉记者。
两天后,英利集团公共关系部的王志新对记者表达了同样的想法。“政策扶持带来国内市场空间的拓展,对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当然,我们希望这些政策能更快得到落实。”
政策已定,暗流仍涌。不能光等着国家给烙的大饼,还要自己造好盛饼的碗。“谁能占据更多国内市场份额,还得凭企业的实力说话。”贾二英告诉记者,明年国家有可能出台光伏行业强制认证和检测制度。“这个制度将提高光伏行业的准入门槛,而且是强制提高企业技术质量的有力保障,倒逼企业修炼内功。”
11月16日,在晶龙硅片制造部的粘料室,记者看到了一垛垛码放整齐的硅棒。“这些都是找我们代加工的,现在代加工的业务量能占到60%多。”陈军涛说。
“我们的成本控制做得比较好,每片硅片、电池片总比别人多赚一毛钱,别人不能接的订单我们可以接。”晶龙董事长靳保芳说,国内许多大企业正是看中了这一点,纷纷把代加工业务交给晶龙来做。
“在目前欠账增多、回款较难的情况下,晶龙要进一步发挥成本控制优势,为企业度过当前市场困境提供更有力的支撑。”靳保芳说。
相比之下,英利对企业内部组织管理调整则宣示了布局国内市场的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