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瑟寒冬中,备受欧美“双反”打击的中国光伏产品出路究竟在何处?近期出台的众多新政策显示,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只有开拓国内终端市场才能为跌至谷底的中国光伏带来生机。
自今年5月开始,工信部在全国农村地区密集调研太阳能光伏的应用情况,并已于近期传出将牵头组织并实施一项“光伏下乡”的计划。12月19日国务院在专题研讨光伏产业问题的常务会议上,也首次提出“鼓励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意味着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的大门或将很快向农村市场打开。
湖南共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文建华对记者表示:“我们对光伏下乡这一政策盼望已久,这是让太阳能真正造福老百姓的必经之路。”
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光伏发电几乎还是“真空区”,开拓这块潜力巨大的终端市场对中国光伏产品至关重要。
中商情报网行业研究员李俊华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从资源优势、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产业基础等来看,我国都已具备加快启动光伏市场的条件基础,而迫切需要生产生活用电,并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农村市场则将成为光伏内需的新增长点。
如可以利用农业塑料大棚的倾斜面安装太阳能电池组件,建成由透明光伏玻璃组成的新型大棚,不仅在种菜的同时能够发电,而且可以利用光伏电池技术促进大棚内的植物加快光合作用。
据悉,目前我国标准化的农业大棚面积已达5000万亩,如全建成光伏一体化系统,意味着将带动2500亿元的庞大市场。
文建华进一步指出:“其实单就农业生产而言,大家最了解的温室大棚只是应用的一个典型,并非全部。”
他表示,由于我国农村面积广阔,田间地头里用电的地方非常多,如果全采用电网接入不现实,而光伏发电能弥补电网覆盖不到的角落。譬如田间病虫害防治用到的一种杀虫灯,就可用小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供电。此外,光伏产品还可用于给水灌溉系统等。
相对生产应用,光伏在生活上的应用则更为广泛。文建华表示,目前国家正在推进的光伏建筑一体化不仅适合城市,也同样适合农村。他曾在南方农村作过详细的调研,发现在某些较富裕的地区,常常存在几家人住在同一栋楼的情况,家庭用电量甚至比城市居民还要高。
“我去过一家农户,他家共有3层楼、十几间屋子,不算阳台总面积已近400平方米,全家做饭、烤火全部用电,每个月电费高达1000多度。这样的家庭就非常适合改造成光伏一体化建筑。”文建华说。
并网“拦路虎”
不过,光伏下乡并不处处都是鲜花环绕的康庄大道。可以预见,今后相当一部分农户修建的光伏发电设备不会完全用于自发自用,生产、生活之外富余的电量会并入当地电网以换取经济效益,而并网问题将成为最大的“拦路虎”。
李俊华表示,多余电量并入当地农村电网时,涉及到并网审批及技术障碍,确实是光伏下乡亟须解决的棘手问题。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上网,国家电网公司已在今年10月底下发了《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对于单个并网点总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的,并网时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费用均由电网企业负责,接入系统工程的费用则视并网和不并网两种情况分别由电网企业和业主负责。不过,如果不仅并网还要卖电的话,业主则还需多配备双向智能电表。
自该《通知》下发以来,今年11月全国已受理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有关的咨询业务共521项,受理报装业务123项,总装机容量达176.4兆瓦。
12月21日,青岛市夹岭沟小区一户分布式光伏电源成功并入青岛电网,标志着全国首个居民用户分布式光伏电源正式并网。
可见,国家在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方面已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这将为今后光伏下乡的并网逐步扫清政策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