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至18日,全球最大规模的太阳能及光伏工程展会——第六届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暨论坛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此次光伏盛会云集了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00余家展商,再创全球最大规模的历史记录。与会企业在展示全球光伏产业最新产品和科研成果的同时,也充分显示了他们对光伏产业发展前景继续看好的信心。
今年或成全球最大光伏市场
受近年全球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欧美等光伏应用大国市场增速大幅放缓,但中国市场却与之相反,得以快速启动和发展。
根据最新的NPD Solarbuzz光伏产业研究报告,2011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达2750兆瓦,成为仅次于德国和意大利的全球第三大光伏市场。该报告预计,中国在2012年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的鼓励政策也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国家能源局已连续两次上调光伏“十二五”装机目标;财政部今年主推的“金太阳”示范工程也将总规模提升至1709兆瓦,较去年净增近两倍。
对于今年国内装机数据,部分业内人士给出了预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认为,获支持的金太阳工程和光电建筑将达近2GW,国家能源局初步安排的装机容量是3GW,由此可预估今年中国新增装机为5—7GW。
上海追日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国对这一市场的预期则更为乐观。“虽然今年标杆电价降到了1元/度,但因光伏组件同步下降,项目业主仍能实现12%左右的内部收益率。”陈建国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所以今年新增光伏装机应该不低于10GW,中国在光伏应用方面将成为全球领头羊。”
光伏企业须自救
尽管国内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业内人士仍对当前光伏企业所遭遇的困境进行了客观冷静的分析。
“早在2007年我们就针对产能过剩、盲目扩张发出过预警,如今成了现实。有很多光伏企业家希望解决融资问题,但这个问题解决了可能产能扩张更快。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过剩。”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主任委员李俊峰透露,去年全球光伏装机量约为27GW,而产能却至少达到70GW,其中中国有50个GW以上的产能。
对此,他明确表态称,不赞成政府现在就放松,给所有企业继续输血,“目前要响应国家特别是国务院的号召,自觉地限制产能快速发展,因为市场毕竟是有限的。”
“很多人说我们的光伏市场有问题,但我们应该看到,虽然去年的欧债危机期间整个经济负增长,但光伏市场还是增长了60%。市场有问题吗?没问题。” 李俊峰警示,“现在需要的是企业界的自律,而不是期望有更多的政策来救市。金融救不了光伏产业,只有光伏企业家们自己救自己。”
对此观点,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表示认同,并指出当前的行业“寒冬”恰恰是企业提升技术、“练内力”、引进人才的好时机。
“企业要学会在低潮的时候提高竞争力。光伏具有很长的产业链,某些环节是过剩了,但还有材料和高端设备等很多环节创新能力不足。”据此,赵玉文建议,我国光伏企业应该加强薄弱环节的创新能力,使产业链得到全面提升和协调统筹发展。
政策仍需给力
危机当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政策支持仍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在陈建国看来,国家目前出台的政策体系已经相对完善,既有标杆电价政策,又有金太阳、光电建筑一体化等政策。“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借鉴欧洲、日本积极发展光伏的经验,将目前执行的1元/度的标杆电价水平保持一定稳定性,这样才能促进国内产业的持续稳健发展。” 陈建国表示。
鉴于光伏发电不稳定,并网时容易影响电网安全运行,陈建国建议,要不断提高光伏发电的并网标准,将不合格的技术产品淘汰掉,进而推动产业整合进程和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