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行业快讯>>正文  
 

关键字:

新能源遇瓶颈 企业转型谋新路

作者: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发表时间: 2012-07-31 已浏览 字号:

 

作为全球能源消费大国的中国,正在经历新能源逐渐取代传统石化能源、并占据主导地位的“第三次能源变革”——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接受中国政府网采访时称,传统能源在不长的时间“确实面临枯竭的问题”,因此,需要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从长远来看,这个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对此,能源专家林伯强曾建议,“中国新能源产业要发展还需要提高核心竞争力,要走独立自主研发的新路子,不能再延续制造廉价设备的老路。”

那么,中国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产业该怎样提高核心竞争力?具体到微观层面,企业又该有怎样的发展思路?同时,结合目前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发展现状,企业是不是也该在适当的时机调整自己的思路,转型发展?

冲突:新能源遇瓶颈

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在哪儿?答案毫无疑问,就是中国。

同样没有疑问的是,中国正处于新能源迅猛发展的机遇期——一个侧面的佐证是,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发布预测报告称,虽然许多国家遭遇经济动荡,但未来5年,全球新能源发电量仍将增长40%以上,达到6400太瓦时(1太瓦时=10亿千瓦时)。IEA称,新能源快速发展主要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在OECD国家(经合组织)的支持政策和市场框架下,新能源技术日趋成熟。其次,近年来快速增长的电能需求和能源安全需求,加速了新能源在大小新兴市场的发展。

而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也曾郑重做出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同时,就市场而言,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新能源市场,尤其是太阳能光伏市场,并一度让中国的太阳能光伏装机量达到世界龙头。

然而,一个小小的悖论是,随着前几年的迅猛发展,新能源行业却面临了一些新的冲突,比如,多晶硅产品就曾被国家发改委列入产能过剩的大名单。

就外部而言,中国新能源行业也正遭遇来自外部的压力——7月23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欧洲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SolarWorld将对中国竞争对手提起贸易申诉,“这标志着中国与西方在绿色科技领域的紧张升级”。此前,SolarWorld旗下一家子公司曾在美国提起类似申诉,导致美国在5月份对中国输美光伏电池开征逾30%的惩罚性关税。

“外国消费者使用光伏产品,确实起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但中国却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林伯强甚至认为,“太阳能光伏是新能源,对中国来说现在是伪命题”。

变革:不一样的新能源

一方面存在市场需求,一方面却遭遇外部瓶颈,那么,这样的冲突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新能源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己?进而转型谋新发展?

“转型要跟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形势、市场需求等相符合,只有把企业的战略融入国家的战略,企业才能有巨大的市场;只有把科学技术发展融入世界的发展大趋势,企业才能有可持续的发展。”对此,王玉锁认为。

业内人士认为,在终端产业受阻外部大环境的时候,适时发展延伸产业和服务,不仅可发挥企业本身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还能产生新的效益,抓住终端客户的“眼球”,甚至缓解外部形势受阻带来的订单压力等。

关闭窗口

上一篇:2013年 意大利光伏市场将面临无补贴时代
下一篇:国家能源局召开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