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受欧债危机、政府补贴削减、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光伏产业陷入低迷状态。而今年初,来自美国的“双反”调查,对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去年10月19日,德国SolarWorld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联合其他6家公司成立的美国太阳能制造联合会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称中国相关企业获得政府补贴,以低于成本价在美国进行倾销。11月10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对中国光伏业展开“双反”调查。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做出初步裁决,裁决计划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征收最高达249.96%的反倾销税。这是继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行业开征反补贴税后,针对中国光伏企业“双反”的系列动作。
在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的调查方兴未艾之际,7月24日,以SolarWorld为首的欧洲光伏产业联盟向欧盟委员会提出了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诉讼。作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生产国,中国光伏电池10%出口到美国,80%出口到欧洲,如果欧盟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高关税,对中国的光伏企业来说将是没顶之灾。
转战新兴市场
来自美国和欧盟的“双反”调查来势凶猛、影响巨大,但是从中不难看出中国光伏企业自身存在的种种弊端。
首先是中国企业产能的盲目扩大,供过于求。数据显示,到2011年,全球光伏产能过剩为10GW,其中8GW来自中国,到2012年产能过剩上升到22GW。欧洲市场在全球光伏市场上排名第一,其中,德国占欧洲市场的一半。但随着欧债危机的影响加剧,欧洲市场需求大幅消减,相关国家先后下调了补贴力度。
其次是中国光伏企业大多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偏中游产业,而这些环节最脆弱,在相关环境变更之下,更加容易受到攻击。
过度依赖欧美市场,缺乏对新兴市场的培育和开拓是中国光伏企业的另一个重大弊端。在欧美市场遭受重创之后,曾有专家学者建议中国光伏企业可以转战南美、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事实上,中国光伏企业也是如此做的。在今年举行的南非2012年能源展上,中国光伏产业派出了最大阵容,整个展会约有一半的展位是来自中国的光伏企业,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重视南非市场甚至整个非洲市场。
非洲市场光伏潜力大
非洲作为新兴市场,发展光伏产业具有天时地利的条件。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创新与技术中心(IITC)近年对非洲进行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根据其研究报告,非洲对电力的需求在未来20年将扩大10倍,可再生能源是其重要的能源来源,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
如果发展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非洲一半的发电量将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其中17%来自水电、14%来自风力发电、14%来自太阳能、5%来自生物能。到2050年,非洲发电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化石燃料将由现在的84%下降到23%。由于可再生能源分布不均,报告认为北非应主要发展太阳能和风能,东非和部分南部非洲应该发展风能和水力发电,在中非和西非则应主要发展水力发电。
对于可再生能源,非洲很多国家也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首当其冲的是南非。南非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家、劳工组织和社区组织已经签署了《绿色经济协议(Green Economy Accord)》。协议规定,到2014年,南非将在私人住宅安装100万个太阳能热水器;到2016年,南非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将达到3725兆瓦。
据摩洛哥大使介绍,摩洛哥王国已经制定(并且已经施行)一项太阳能生产的远大计划。摩洛哥太阳能计划拥有90亿美元的投资,其中包括设备、工业、研发和培训。根据摩洛哥政府计划,到2020年,将要达到2000兆瓦太阳能发电能力,即42%的能源来自清洁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