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行业快讯>>正文  
 

关键字:

寒冬中的光伏巨头何去何从

作者: 刘恩侨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表时间: 2012-08-16 已浏览 字号:

 

   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延续,欧洲对光伏市场的补贴大幅削减以及市场需求出现大幅萎缩,再加上美国对中国光伏组件产品实施“双反”,欧洲又可能步其后尘,使得中国光伏企业的生存雪上加霜。伴随光伏产业危机的到来,曾经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的中国光伏产业一下从高处跌入了低谷。

   产业危机只是诱因

   事实上,尽管中小光伏企业是产业危机中最先也是最容易受到冲击的对象,但其与产业巨头所带来的影响相比要“渺小”得多。换句话说,光伏产业巨头因濒临破产所产生的负面威慑力是巨大的。无论是江西赛维还是无锡尚德,都曾风光无限,对所在地方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可一旦遭遇行业低迷,却又纷纷因沉重的债务负担而濒临破产。这种破产危机,首当其冲会波及到当初对这些企业巨头涉入过深的地方政府、融资机构以及众多债权银行,特别是由于地方政府、债权银行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从而导致地方政府以及众多债权银行被迫为这些企业巨头兜底。

   然而,笔者在这里并不想讨论地方政府和债权银行如何被光伏企业“绑架”,以及如何为光伏企业兜底。笔者想探讨的一个问题是,在整个光伏产业陷入低谷的过程中,光伏产业危机以及欧美市场的“双反”并不是导致中国光伏企业巨头破产的主因,相反,正是由于产业危机的到来,使得一直以来不断进行资本扩张的光伏企业原本就存在的巨大财务漏洞彻底暴露出来。也就是说,企业巨头濒临破产的主因是其自身巨大的债务黑洞,产业危机只是触发其破产的诱因。

   逐步向国企靠拢

   在笔者看来,地方政府为了拉动地方建设而进行的招商引资无可厚非,然而,在地方政府推动下,由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融资平台、众多商业银行对光伏企业的投入涉入太深,在光伏产业步入寒冬期,暴露出来的企业资金链断裂深深危及到了地方政府和债权银行。

   江西赛维“绑架”地方政府以及国开行等大型银行只是这个产业危机爆发的冰山一角。目前看来,地方政府以及众多债权银行不愿眼睁睁看到大型光伏企业倒闭,“托底”就成必然。

对陷入重重债务危机的赛维和尚德来讲,或许只有引入国有资本方能获得“重生”的机会。这样做的好处是,地方政府、债权银行以及企业本身都能慢慢“解套”,因为拥有国企背景就意味着“兜底”。可预见的是,存活下来的光伏企业将会逐步向国企靠拢。

关闭窗口

上一篇:瑞士联合欧洲13国进行光伏薄膜电池技术攻关
下一篇:国家能源局召开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