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岩表示:“现在各大厂房与公共设施屋顶属于稀缺资源,建于拆都需要较大的成本投入,并未出现一些媒体所报道的‘装后拆卖’的情况。”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斯成说:“‘金太阳示范项目’社会意义非常重大。在提高社会对光伏产业关注度的同时,也突破了电网对光伏电站的接入限制,成为拉动国内市场的重要力量。”
京东方能源公共关系副部长董华也介绍说:“在2009年出台金太阳示范工程之前,没有哪个项目可以把清洁能源推广成这么大。”
并网依然是主要瓶颈
据记者了解,尽管“金太阳示范工程”社会意义重大,但在实际申报过程中,繁琐的电网接入审批手续、难以兑现的上网电价均成为影响业主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某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电网接入的审批过程中首先需要具有电力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接入设计,然后按照要求召开审查会,通过后按照当地电力部门找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并网,整个流程下来,在顺利的情况下仍需两个月时间。
由京东方申报的355KW项目是北京市第一批核准的“金太阳工程”,2009年申报,正式发电在2011年,2012年8月刚刚完成并网验收。
“走这个过程的确需要时间。我们上报材料时,电力公司会告知我们需要准备什么资料,而准备这些材料以及等待审批都需要时间,现在我们已经走了一半的程序,很多公司都做不到。”董华向记者介绍说。
另外,上网电价实施相对困难。在节假日等电力负荷小的时间区间,光伏多余电力无法与电网进行结算,直接减少企业的收入,使得光伏电站资金收益率降低,延长了资金回收期,从而影响业主的积极性。对此,王斯成说:“国外目前普遍采取三种方式对上网电量进行计量:净电量、反送电量按脱硫价格计算以及使用两个电表分别计算,但国内现阶段尚难在此环节有所突破,这也成为影响‘金太阳示范工程’推广的主要瓶颈。”
后期监管可引入市场机制
尽管“金太阳示范工程”对国内应用市场有很积极地推动作用,但其自身尚存缺陷有待完善。其中,“金太阳示范项目”项目后期监管问题比较凸显。
“这是‘金太阳示范工程’存在的最大问题。”某位业内权威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金太阳示范工程’每年投资近百亿,有近千个项目分散在全国各地,监管工作量大,且监管效果也难以保证。”
据鉴衡光伏认证事业部项目经理徐田帅介绍,目前,“金太阳示范工程”审核小组要从三个方面对项目进行审核,包括工程整体文件、组件、关键设备以及下拨资金的使用情况的审查。审核结束后,审核小组会出具一份书面的报告,为后期资金拨付提供依据。徐田帅坦言:“一般情况下,一个项目需要2-3天时间即可,稍大项目需要5-6个工作日。目前项目比较多,许多审核小组在同时进行。”
据统计,目前“金太阳示范工程”数量在近千个,未来将在补贴的刺激下项目数量还将大幅增加,其分散性特点将使监管工作面临严峻考验。
英利公共关系梁田说:“可以考虑引入相关的市场竞争机制,完善监管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