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对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技术的研究也有了全新进展。该技术将理论分析方法与光伏发电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对光伏发电所表现出的波动性、间歇性等发电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光伏发电的建模方法,同时考虑光伏组件工作状态、大气状况、太阳能板污损、输电线路损失等影响因素,建立光伏发电的超短期和短期功率预测模型。技术人员开发出相应的运行软件平台,具备光伏电站的在线监测、日前短期功率预测、超短期功率预测及光伏电站上报发电计划考核等功能。
依托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技术人员建设了光伏电站实时气象数据采集系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光伏发电功率预报系统和发电能力评估系统,研究成果已经在南京、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得到应用,并即将应用于西藏等高海拔地区光伏电站。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电力调度部门制定发电计划、在线调度和优化电源组合;对减少电力系统运行成本,以及对光伏电站参与发电竞价、降低弃光损失、安排检修时间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标准制定方面,针对我国光伏发电并网标准严重缺失和国际标准不完善的状况,中国电科院研究建立了光伏发电并网标准体系,立项编制相关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填补国内空白。目前,已建立了以60项国家标准、22项电力行业标准为基础的光伏发电并网标准体系框架,并立项编制14项国家标准和18项电力行业标准。
目前,企业标准《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与《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测试规程》已颁布执行,国家标准《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即将颁布。光伏标准体系的建立,为我国光伏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保障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随着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光伏并网技术的进步,进一步规范了国内太阳能发电并网技术要求。中国电科院将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引导国内太阳能发电并网技术发展方向,保障规模化光伏发电接入电网后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以促进太阳能发电和电网的协调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太阳能发电并网研究检测的国际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