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行业快讯>>正文  
 

关键字:

21GW光伏电站的建设就能救光伏产业于水火吗?

作者: 来源: 价值中国网 发表时间: 2012-09-03 已浏览 字号:

 

    据多家财经报道:“十二五“期间光伏发电的装机目标确定为21GW(2100万千瓦)。这个数字,让目前陷入困境的国内众多的光伏企业备感激动。起先是5GW,后来调整至10GW,今年5月份再度上调至15GW,最后的版本是21GW。而且有关专家领导表示,该数字就是终结版,不会再有多大变化了!不过最近还有人称,该数字还是过于保守,乐观估计有可能要达到30GW。

  由此可见各级政府救光伏于水火的决心之大了!

   21GW真的就能救光伏于水火吗?

  如果我们翻看一下2007、2008、2009这几年的财经报道,以及地方政府产业发展报告,就知道光伏产业肯定会有今天。因为“光伏在创造神话,创造资本的神话”。为了这个美丽的神话,很多地方都在创建光伏产业园、光电之都、太阳城。因此气球在迅速膨胀、神话不断放大,直到迈入2012年,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光伏产业的灾难才真正浮出水面。难道这仅仅就是美国佬双反的结果吗?

  其实,光伏产业今天的状况,“其所由来者渐矣”!

  这个“圈子”里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光伏产业两头在外,或者说三头在外!原材料、技术、市场、设备等。我们要做的就是什么呢?加工!粗加工!或者叫做深加工!虽然很多专家都在讲,我们掌握核心技术!我们正在从事着一项前所未有的“高科技”产业等等!基本就是“自欺欺人”。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呢?就是,在欧盟对于光伏补贴的背景下,我们加工制造带来的价格优势,迅速壮大了该产业!不管几头在外,真金白银的刺激带来了一哄而上!可是进入2009年以来,欧盟经济每况愈下,对于光伏补贴也是一减再减!光伏产业坐上了过山车,更有甚者在2010年还在投入,乃至“血本无归”!今天全国光伏电池组件的生产能力早已超过30GW,远远超过全球的需求量!更何况欧美各国在补贴大幅缩减的情况下,装机量已是日益萎缩。我们的电池组件还要卖到哪里?因此美国的双反,敲响了中国光伏产业的警钟!欧盟再次提及双反,无疑让中国光伏产业者濒临绝境!光伏产业的现状究其原因还是,卖给谁?

  这也就出现了,拯救光伏产业于水火的“21GW”的扩大内需,而且是“大跃进”式的扩大内需!21GW真的就能救光伏于水火吗?

  自2005年无锡尚德成功登陆纽交所,并且一路高歌猛进,施正荣更是成为财富榜样,全国各地资金纷纷杀入,而且大都在海外上市。在尚德、赛维等企业的影响下,各地市出钱的出钱、出地的出地,产业园、基地、太阳城等一哄而上。短短的三五年时间,成就中国光伏制造第一大国。产量的背后,市场的隐患已初露端倪。没有规范、没有引导、更谈不上门槛和标准以致出现领导抓光伏、银行跑光伏、各行各业投光伏短短几年就“毁掉了”一个朝阳产业!世界光伏产业发展到今天,谁是最大的受害者?答案肯定是中国!那么,今天为这些企业寻求庞大的市场。依赖的是什么呢?中国广阔的大西北?还是严重的电力短缺?也许21GW的考虑就来源于此。但是急剧走低的光伏组件价格,和各公司沉重的财务状况。即使能完成21GW的装机,光伏企业就能走出泥潭吗?面对日益萎缩的欧美市场,争夺大西北难道不又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吗?据美国一家投资机构披露,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已高达千亿人民币,困境可见一斑。

  欧盟虽然提及双反,但也是两难之地。不会轻易的下此决心,只不过是“趁火打劫”,利用贸易战手段,考虑其他利益。因为他们明白,目前中国的光伏群拥而上,产量已是大大过剩。由于全球需求量减少,价格暴跌,致使该产业举步维艰。美国举起双反大旗充其量对中国造成10%左右的影响,如果此时欧盟再次发难,可谓灭顶之灾。因为中国光伏产量的60%左右依赖欧盟,可见分量之重。但是欧盟不会轻易的利用双反,一个是他们需要廉价的电池组件,虽然目前经济不景气;二是光伏电池高端设备的供应和制造主要在欧洲,特别是德国,他们是光伏产业的最大受益者。如果此时趁机双反,不仅会带来一连串的反应,对于将来的高端设备出口,肯定大大影响。他们不会不考虑该问题。中国的企业,也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面对90%以上的出口市场,心里还是“万分恐慌”。再者说以此来面对银行,寻求政府的支持,也是最好不过的理由。

|<< << < 1 2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美国太阳能光伏安装总量达200万千瓦
下一篇:国家能源局召开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