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行业快讯>>正文  
 

关键字:

冀企:对中欧光伏和解谨慎乐观

作者: 来源: 长城网 发表时间: 2013-07-31 已浏览 字号:

 

  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和解不能说是意料之外。27日的价格承诺安排虽然没有对外宣布,但业界对坊间流传的0.57欧元/瓦的版本均未否认。晶澳、英利等我省光伏业巨头均表示,如果确以这个价格向欧洲出口,企业将继续将欧盟作为重要市场加以开拓。“我们(对这一谈判结果)将持谨慎乐观态度,将在未来一段日子中观察这个价格对于市场的影响。”晶澳有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限价限量”密切观望

  7月27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等5家行业组织发表《关于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的联合声明》,称中国光伏产业代表与欧委会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这意味着,中国对欧光伏出口将避免在8月6日起被征收47.6%的高额关税,光伏业界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

  虽然在这份声明中,并未提及光伏出口价格和数量的具体承诺水平,但业界传出消息,在价格承诺中,我国光伏组件出口价格每瓦不低于0.56欧元、出口量一年不超过7吉瓦。更有消息人士指出,中国出口欧盟的光伏组件承诺价格下限在0.57欧元/瓦左右,为期两年。

  对于0.57欧元/瓦这个可能的价格,光伏企业表示可以接受。作为95家参加此次价格承诺谈判、同时也是参与欧盟“双反”调查的几家中国企业之一,晶澳方面宣称尚未得到官方的消息,但是如果真的是0.57欧元/瓦的价格,该公司表示“谨慎乐观”,如果国内光伏企业能够遵守这一价格承诺,日后欧盟市场的情况将较现在乐观。

  同时,晶澳方面人士表示,联合声明中透露出的是“限价限量”的信息,目前价格不确定,量也不确定,晶澳将继续观察市场。

  而对这一价格承诺的结果,河北光伏巨头英利集团媒体负责人王志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对此结果表示欢迎,同时,“在新的规则之下,我们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并进行一定的调整。”

  重返欧盟不会一帆风顺

  包括英利、晶澳这样的业界大佬在内,他们虽然有过对欧盟高额关税的担忧,但一直视欧盟市场为主要市场,原因是欧盟市场开辟较早,有着完善的价格机制和运营模式。只是在欧洲市场下滑的同时,努力开辟新兴市场,保持其出货量及市场占有率。

  在欧盟市场遇冷的情况下,英利2012年针对欧盟的出货量占总出货量的比重为62%,今年一季度为53%,二季度可能大幅下滑到35%或更低。晶澳也从高峰期对欧盟出货量占总出货量比例的70%-80%下降到30%以下。而此次和解对于二者回复在欧盟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将起到不小的作用。

  不过,重返欧盟的道路并不会一帆风顺。王志新说,在形成新的价格机制之后,中国光伏企业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规则。“价格提升后,中国光伏企业针对欧盟的出口量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我们不会放弃对欧洲市场的开发,还将会寻求更多的机会,继续扩大欧洲的市场份额。”

  晶澳方面则表示,重返欧盟后,企业在欧盟市场能否盈利,并不仅仅取决于价格承诺的高低,还需要结合原材料价格、市场供需情况等外部条件,现在作出判断还为时尚早,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形势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不过双方均表示,经过这一风波,企业将继续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开拓,以摆脱对欧盟的单一依赖。

  其他行业可能抄底光伏?

  既然是“限量”,中国光伏企业在欧盟的市场份额就受到了限制。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主任陈惠清说,总体来说,中国能保持住在欧盟60%的市场份额。

  数量的限制将导致激烈的竞争,是否将出现“大鱼吃小鱼”、大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小企业的现象?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经历了接近两年的亏损之后,国内光伏企业大多元气大伤,在各上市公司的一季度报里,还都显示亏损,很难有余力去重组小企业,“但是不排除其他行业的公司会去抄底光伏。”

  虽然中欧光伏贸易争端以和解的形式告一段落,但光伏业的江湖里仍然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

|<< << < 1 2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河北省适度授信助光伏企业渡难关
下一篇:国家能源局召开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