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11月1日起,国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将可享受全程免费的并网服务,并可以自发自用、余量上网。而此前,光伏发电“并网难”一直是新能源开发的瓶颈环节。此次《意见》骤然出台的原因何在?力度如何?中国光伏产业是否会由此而加快内需启动的步伐?国内企业是否会因此而改变公司的发展策略?《意见》又能否顺利落地执行?《中国电子报》特邀业内知名专家和企业领导,共同探讨分布式发电并网的相关热点话题。
行业面临严重危机政策出台水到渠成
严大洲:光伏产业是我国“十二五”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政府主导产业,更是世界各国走出经济衰退、解决长期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不管是电网公司还是国家政府机构,对此均已形成共识。
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光伏装机容量仍持续增长,中国作为光伏生产大国,已连续5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受金融危机、欧债的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纷纷调整光伏补贴政策。美欧对中国光伏实施“双反”贸易调查与制裁,限制打压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对中国光伏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光伏企业面临着库存积压、供大于求、减产、停产、破产的严峻局面。在原料多晶硅市场上,美、韩、德等国企业在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支持下,一方面依靠向中国高价销售长单,享受着良好的利润,同时制衡我国下游企业生存;另一方面,乘机大幅低价倾销多晶硅,打击我国刚刚兴起的多晶硅产业,导致全行业亏损,整个光伏产业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政府领导、行业协会、专家、有识之士的广泛呼吁下,在国内推广应用光伏发电成为“利国、利民、利企、节能减排”的共识,国家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国家电网公司也适时出台发布《意见》,为促进分布式发电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意见》的高效快速出台可谓水到渠成,为清洁能源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政策依据,意义重大。
吕锦标:《意见》的出台是行业各方与主管部门充分准备、共同努力推动的结果,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技术准备。以协鑫做出的努力为例,集团所属的中环光伏系统有限公司主编或主要参编的《光伏电站施工规范》、《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光伏发电场设计规范》、《光伏电站太阳跟踪系统技术要求》等技术标准已获批成为国家标准,这为国内光伏电站投资、建设、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同时,2009年以来,国内示范项目也得到大胆而成功的实践。2009年12月30日建成一次并网的徐州20MW电站项目是当时全国并网容量最大的地面光伏电站项目。该项目由保利协鑫所属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由协鑫集团所属中环光伏系统有限公司设计承建,短短3个月时间一次并网成功,项目投资方(协鑫集团)、政策支持方(江苏省人民政府)、项目并网购电方(江苏省电力公司)做到了无缝对接,为国内大型地面电站的投资、建设、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2009年12月31日建成一次并网的盐城3MW电站项目是当时全国并网容量最大的屋顶光伏电站项目。该项目为江苏国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中环光伏系统有限公司设计和总承包承建。一期工程3MW,已于2009年12月31日顺利建成投产、并网发电,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屋顶光伏电站。工程采用高效多晶硅电池组件,利用江苏荣威塑胶有限公司厂房屋面进行安放。项目经江苏省能源局核准,国家电网公司同意并网,并通过了所有电力项目建设报批程序。
王世江:当前我国光伏产业遭遇严重困境,内面临产能阶段性失衡,外遭遇国外壁垒围堵。以2012年为例,我国太阳能电池产能超过40GW,同期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为32GW,仅我国产品产能就已远超全球市场需求。特别是,预计今年我国产量将达到23GW,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但国内新增装机需求仅为4.5GW,产品严重依赖海外市场。与此同时,美国也于今年终裁,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欧盟的光伏产品“双反”调查也正在进行中,一些新兴国家如印度、澳大利亚等也在蠢蠢欲动,欲搭乘美欧光伏“双反”的便车,一旦成行,将对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形成全面围堵。因此,如何规范产业、扩大国内市场、确保作为我国最具民族工业竞争力之一的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最为急迫的事情。国网公司能有此作为,显然是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危机形势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