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采访中,无论在生产车间第一线还是在电子材料研究所,都能见到科研人员忙碌的身影。晶龙是怎样调动他们这种工作积极性的?
靳保芳:这儿是高科技企业,没有技术创新就寸步难行。早在办厂之初,我们就组建了科技创新委员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根据生产需要和企业发展,我们每年都要选定十几项科技攻关课题,并把它落实到科研人员头上。10年来,共完成科技改革和技术攻关课题45个,重大科技成果8项。其中,由技术人员与操作工人共同研制的低氧碳单晶硅复投料自卸机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双刀方棒切割机填补了国家空白,有5项获得了省科技成果奖。
18、“实施多元化投资,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中红网:这些年来,晶龙以资本为纽带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你们是怎么一步步成功进行资本运营的?
靳保芳:晶龙的资本构成既有外资,又有民资;股份形式既有独资的子公司,又有参股和控股的合资公司,2006年底,总资产达到了20亿元。1996年,宁晋县电力局在兴办多种经营产业时,拿出国有资本350多万元,办起了晶隆半导体厂。1997年,宁晋县电力局拿出晶隆厂的一半设备,与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硅片供应商——日本松宫半导体技术株式会社,建起了中日合资公司——宁晋松宫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中日双方分别占股份的45%与55%。1999年,由宁晋县电力局职工入股建起了民营企业——阳光电子工贸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单晶硅及单晶硅生产需要的高纯石墨。2000年,阳光电子公司与香港公司合资,兴建了赛美港龙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和宁晋昌隆石英制品有限公司,其主要产品是重掺单晶硅和单晶硅生产需要的石英坩埚。2003年6月,随着国家电力系统实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宁晋县电力局实行了主辅业剥离,由职工出资购买了晶隆厂的全部国有资产,组建起了河北晶龙实业集团。2004年底,晶龙与阳光工贸有限公司实现战略重组,成立了晶龙集团。同时,晶龙控股了河北晶龙丰利化工公司,购买了赛美港龙公司中的全部国有股份。目前,晶龙集团已拥有20个公司,其中中外合资9个,子公司11个。
中红网:多元化投资把晶龙的事业推向了一个个高峰,可见这种发展模式的确很有优势。
靳保芳:是的,这种多元化投资优势明显。一是扩大了融资范围。可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如松宫公司,这些年来双方先后10次增资,使企业资产从当初的560万元增长到目前的3亿元。二是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市场经济中随时都会遇到风险,如前几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等。而多元化投资的实行,变一家抵御为多家抗击风险,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大大加强。三是激活了管理机制。由单一管理变为多家共同管理,各投资方的积极性都得到了调动,做到多方资源共享、资源合理配置,使企业充满了活力。四是融合了各方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资源。几年来,日本、香港地区的管理经验迅速在晶龙得到推广,各方管理理念与经验相互渗透,管理人才资源得到了整合,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素质不断提高,集众家之长,实现了集约化经营和现代化管理。
中红网:投资多元化有力助推了晶龙的发展。但我们也看到,因经营不善而走向事业滑坡的企业不在少数,可谓是“成也多元化,败也多元化”,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靳保芳:我觉得搞多种经营首先要定好位,太阳能这个事业就是我们的主业,这就是我们企业的定位。好多企业都是多种经营,这个也搞那个也搞,见什么赚钱就搞什么。总的说起来,你不能主次不分。所以,我觉得怎么辩证去处理这个事情,很有必要。
我对企业搞多种经营也有一个定义,叫适度多元化,具体地说叫适度多种经营。我说的这种适度,就是不能脱离太阳能这个大目标,不能干扰这个大目标。往往有的企业搞多元化,把另一块做的比主业这一块还大,主次分不清楚了。所以,我觉得企业搞多种经营要适度。企业发展好以后,好多人都找来了,说有好项目你做不做,而且很有诱惑力。如我在北京学习时,有一个老乡说了一个地方是大山区,风景特别好,有山有水有树,并且很便宜,一千多万就能买很大的一块山场,基本上就是一万多元钱一亩。在那儿搞一片住宅,做度假村,清净安逸,有山有水,将来肯定发财。他们说时,我也觉得有好处,这个事情怎么看也绝对是一件好事。但后来经过几天的思考,我说不能做,为什么不能做呢?搞别的就影响到主业,所以说适度要掌握好。以前我也搞过多种经营,但这种多种经营大部分是没有混淆主次关系。比如制造业,制造单晶炉是为了单晶的生产服务的,是为了这个主线、主业做的。我们现在搞了不少多种经营,但基本上都是围绕主业来展开的,所以很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