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瑞田 董学峰 冯涛
近日,从宁晋县晶龙集团总部传来喜讯,该集团线切技改项目取得重大突破,直径120微米钢线切割210微米超薄硅片,取得圆满成功,每公斤单晶出片率由过去的57片提高到65片,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此项技术每年就可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1亿多元人民币。
近一年多时间以来,多晶原材料的紧张越来越制约了太阳能企业的发展,为了缓解原材料紧张带来的压力,全国各太阳能企业都把目光瞄准了减少切割耗损,提高单位单晶出片率的课题上。作为拥有世界最大太阳能级单晶硅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硅片加工中心的晶龙集团,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先后进行了多次技术攻关,均取得了重大进步,到2005年下半年,硅片加工中心线切车间已达到“使用直径140微米钢线代替直径160微米钢线、刀耗损失由原来的200微米减小到180微米,硅片厚度减少到240微米”的技术要求,在国内已属领先地位。
为了进一步提高线切技术水平,他们又把“使用刀耗损失为160微米、直径120微米钢线,切割210微米超薄片,提高单晶出片率”作为主攻方向,对涉及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并顺利完成了试验前的导轮自行计算槽距和开槽、碳化硅选型、钢线长度订购以及切割工艺的自行设计。为了减少试验损失,争取万无一失,课题组把切割工艺分成几步进行了验证,详细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一次综合试车即取得了圆满成功,硅片成品率达到了99%以上。
晶龙集团自初创之日就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模式,把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发展的路子。近年来,先后完成科技改革和技术攻关课题30多个,重大科技成果8项。持续的技术创新为集团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使一个只有10多个工人、三台单晶炉的晶隆半导体厂,利用不到十年的时间,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拥有2300名员工,11家子公司和6家参股公司的民营高科技企业集团。截至今年上半年,该集团在世界多晶硅原料奇缺的情况下,实现了产销两旺,1-6月份实现产值、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5%、99%和71%。
(原载《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8月16日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