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靳保芳博客>>正文  
 

关键字:

第三部 媒体看晶龙:宁晋晶龙集团实现产值36亿元

作者: 段同刚 来源: 晶龙丰碑 发表时间: 2012-04-01 已浏览 字号:

段同刚 林建洁

2006年,宁晋县晶龙集团在全世界光伏产业原材料异常紧缺,许多企业停工待料的情况下,依靠自身优势,发挥优势作用,使全年各项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增长:产值达36亿元,利税达8亿元,上缴税金2亿元,占县财政收入的30%多。

依靠科技创新增效益。晶龙集团自成立之初就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模式,共完成技术攻关课题100多个,重大科技成果10余项,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7项。自主研制的低氧碳单晶硅复投料自卸机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双刀方棒切割机等三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5项新产品被评定为省级高科技产品,获得了河北省科技成果奖。

依靠产业链降低成本。晶龙集团围绕主导产品单晶硅产业,通过自主创新,逐年延伸产业链。在单晶硅辅助业上,建立了高纯石墨加工厂、高纯石英坩埚厂、单晶炉设备厂等公司,自主生产了辅助高耗材料石英坩埚、高纯石墨件和单晶炉设备等产品,代替了从美国、法国和日本进口,除自给自足外还可外销。在单晶硅主业上,使产品从半导体材料向成品件延伸,建立了生产单晶硅棒、片、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的公司,形成了“晶体生长——切方——切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这样一条世界光伏产业界最为完整且独一无二的产业链,形成了互为依托、协调发展的高科技产业群,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依靠管理节能降耗。为缓解原材料紧张带来的压力,晶龙集团把目光瞄准在降耗挖潜增效上,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围绕着节能增效、降低消耗、废物利用和循环经济做文章,向节约要效益,向管理要发展。对晶体生长中产生的埚底料、头尾料、碎料等进行重复利用,将这些原料再次制成不同品质、不同等级的单晶硅产品,大大提高了原料利用率。生产高耗材料石墨件用的高纯石墨原料也极度紧缺,晶龙集团通过实行产品跟踪制等一系列措施,开源节流,合理利用每一寸原料,降低了原料消耗,为公司增加经济效益达120万元。

依靠质量占领市场。晶龙集团生产的太阳能级单晶硅片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大直径、低氧碳、高寿命的优点,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由于自己生产的硅片质量过硬,再加上有一批国内外优秀的科学家在晶龙创业,这使晶龙集团的太阳能电池片产品起点高、质量好,仅一年时间产能就达到了75兆瓦,产品光电转换率最高可达17.77%,居国内最高水平,达到了国际工业化生产领先水平。晶龙集团质优价廉的产品已占领了国内外市场,远销日本、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

(原载《邢台日报》2007361版头条)

关闭窗口

上一篇:第三部 媒体看晶龙:晶龙集团石墨坯料“一胎多产”申报两项国家专利
下一篇:第三部 媒体看晶龙:晶龙集团30万元重奖科技创新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