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2006年,荷兰的一家企业由于与国外签订的供货合同来不及完成,于是来向晶龙求救。当时晶龙的产品也是供不应求,但晶龙集团调集一切力量,加班加点,最终为他们解决了50万片的太阳能电池,然而在价格上不仅没有趁人之危,还比市场价格便宜了一些。从此,这个企业与晶龙集团的战略伙伴关系便坚定不移地确立了。
同期声:相互之间的交往、相互之间的信任,相互承担责任、相互承担风险,结成这种战略合作伙伴。
解说:与日本松宫、与澳大利亚太阳能、与美国海姆洛克……一个个坚实的战略同盟堡垒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解说:在晶龙集团成立之初,就确立了“自主创新,永争第一”的晶龙精神。把创新看做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永恒动力和核心竞争力。10年间,晶龙集团完成攻关课题150多个,重大科技成果10余项,有些还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这些成果为企业创造的效益,已经无法用数字估量。
同期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晶龙的发展更离不开创新。所以,我们在创业初就成立委员会,这个创新委员会由河北工业大学教授任丙彦担任主任。并且我们还组织了专家队伍去搞创新。我们的创新一方面是专家创新,更重要的是职工全员参与创新。每一年创新的项目有100多项,为我们企业的发展,应该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解说:在生产过程中,拉单晶需要的高纯石墨件却都是靠从国外进口,供货没有保障,价格也很昂贵。通过开发和研究,晶龙建立了自己的高纯石墨厂。
同期声:(高纯石墨)是单晶炉加热系统材料,这种材料原来都是进口的。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上讲(高纯石墨)也是一种军用产品,有的时候国外也是封得很严。所以说,这样以后就促使我们建立一个自己的厂子,并且这也适合我们这样的企业。
解说:石英坩埚和方棒切割机也是一项高新技术。过去我们从美国GE公司、法国圣戈班公司进口,通过创新现在也变为自己生产。晶龙人造出的炉子也已经达到了国内的先进水平。
同期声:最初国外有,一台单晶炉都四五十万美金。我们最初也是根据我们自己和日本合作以后,他出了一些生产方案,(西安理工大学)这样他们是根据我们的意图去设计生产出来的。但是,在生产过程当中,(西安理工大学)他是一种国有体制,好多跟我们生产经营中的需求跟不上。这样以后,我们在原来的一个保全部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生产单晶炉的现在叫设备公司。现在规模在全国也算是一个较大的设备制造厂了。
解说:依托科技创新的晶龙集团目前已经创立起了横向、纵向两条完整的产业链。横向延伸,围绕主导产品单晶硅生产太阳能级、二极管级、集成电路级等各种规格的单晶硅和硅片,同时建立相关配套企业,使各生产环节所需设备、辅助原料等基本实现自主生产;纵向延伸,使产品从半导体材料向成品延伸、从一般产品向高精尖产品延伸、从低端低附加值产品向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以太阳能级单晶硅为重点,不断向下延伸,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同期声:你比如说拉晶,拉晶我们宁晋有四个拉晶厂,拉晶后面就是(切片切方),目前,我们是燕郊有工厂,宁晋有工厂。后面是做电池,电池就是我们晶澳太阳能专门做电池,在扬州的二期工程或是第二园区已经开工建设了,估计到十月份就能投入生产。后边就是太阳能电池组件,做组件的厂子我们也有好几个。宁晋、上海我们有两个,形成了应该说不光是完整的产业链,更应该说是光伏产业的大的群体。
主持人: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高科技产业群,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应变能力,将产品打造成产业,充分展示了集团的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同时,以统一的整体形象出现,也有利于晶龙集团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的竞争力。
同期声:我觉得,一个企业真正形成品牌,那得经过多少年的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形成自己的品牌。所以说,我提出来的要达到百年老店,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无非现在我们做着一些为达到企业品牌做出的努力。
主持人:由于需求市场的快速增长,单晶硅在国际市场上由2003年每公斤60美元跃升到目前400美元。在这种利好环境下,企业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作为企业老总的靳保芳却意识到了危机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