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激烈是难免的,1996年晶龙集团的前身起步做单晶硅的时候,同行企业在全国也不过三几家,在2003年以前,我们的产量一直占到全国生产总量60%左右。从2003年以后,全国同行企业逐渐增多,目前至少有1500家以上,市场竞争很激烈,但是具有晶龙集团这样规模和技术设备的企业,还是非常少的。随着我国单晶硅市场的发展,单晶硅的技术研发和市场状况成为业内企业关注的焦点,了解国内外单晶硅技术发展和市场状况对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是十分关键的。
记者:我们得知晶龙集团从不拒绝同行的参观、学习,辽宁锦州有家做单晶硅的企业就曾多次造访晶龙,请问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时候,您如何处理同行企业的竞争?
靳保芳: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文化的民族,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的竞争环境,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行不一定是冤家,市场也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企业完全占领。我认为模仿一个产品是可以的,但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品牌、一个成功的企业的经营模式是别人模仿不了的。从另一个角度讲,光伏产业是造福人类的事业,靠一个企业的发展,造福不了全世界,所以如果能有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参与造福人类的工程,才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我们晶龙集团不仅欢迎同行来参观,我们还可以转卖技术,可以帮助同行做大这个产业。人的需求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心胸狭隘的企业是永远不会做大的。
记者:晶龙集团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脱颖而出,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具有什么特色?
靳保芳:晶龙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晶龙集团选择好了产品定位,晶龙集团主打的产品单晶硅可以用于集成电路,这属于信息产业,人类文明发展到什么时候都离不开信息产业;其次,经过多年的积累,晶龙集团的研发、生产平台已完全形成。并且打造出了这个平台的核心价值基础——诚信与质量;第三是晶龙集团的自主创新技术,其他企业想要达到晶龙集团目前的标准,仍然需要一个过程。晶龙集团每年都有技术创新,也就是说技术创新引领了晶龙集团的不断发展,并且一直走在其他企业的前面,这是关键的因素,也是晶龙集团能够脱颖而出的法宝。
记者: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遭受了损失,请问这次金融危机给晶龙集团带来的不利影响的主要特点是哪些?我们发挥了怎样的自身特色来应对的?
靳保芳:金融危机对整个产业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比如光伏产业的重点市场在欧洲,特别是德国、西班牙,他们对于产品的消费占消费总量的60%、70%以上,现在市场受到了冲击,生产企业的压力自然就很大。但是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晶龙集团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正是因为我们对于市场的正确预测,使晶龙集团及时调整了生产和销售措施,在一定层面上避免了很大损失,从而少走了很多弯路。
2008年8月,我们的决策者感觉到了市场的变化,立即调整了销售策略,当时多晶硅的市场价格是450美元左右,但是到2008年底,就已降到了120美元左右。如果不是在8月份企业进行了及时的调整,那么短短的几个月将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当然在其他方面,危机对集团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比如现在我们的销售价格只是原来的四分之一,尽管产品售价低廉,我们克服了种种不利影响,1-8月份,还是实现了盈余。目前,我们是“增产不增收”,尽管利润是相对微薄的,但是我们的第一目标仍要保证企业的11000名员工不下岗。在目前整个经济形势不利的影响下,仍旧保持住了相对较好的状态。
记者:我们了解到,2008年晶龙集团从国外购进一批单晶硅线切机,当时的金融危机已经开始蔓延,技术专家犹豫,很多人也觉得冒险,请问当时在经济滑坡的形势下,晶龙集团为什么逆势发展,立足特色,坚持引进设备的?
靳保芳:在金融危机来临以前,晶龙集团已有线切设备100台,我们为了扩大集团规模,实现更大的生产与销售,从瑞士和日本预定了大批生产设备。我们的目标是线切设备增加到300台,当时的设备数量缺口还很大。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们并不是盲目的冒险,我们只是调整了原来的发展思路,降低了一些产品的产量,但是并没有停止发展。而在引进设备上,我们是紧跟整个工程和市场配套整体向前推进。根据目前整体发展前景来看,我们还是有把握的,引进设备也是企业在发展中的必然需求。
记者:2003年7月,晶龙集团改制成功,成为具有特色经营的民营企业。请问这次改制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企业又进行了怎样的调整来适应新形式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