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保芳:作为一个市场化的企业,发展的重点因素就是决策快。改制前作为国有企业,决策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经过繁琐的层层上报和审批。改制后成为了民营企业,我们可以根据市场变化随时决策,体制更为灵活,这是给企业带来的主要优势。其次,在资金的使用、企业的规模受到的束缚也大大减少了。当然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各有优势,我们结合了两种形式,这也促使晶龙集团得以更快的发展。
记者:晶龙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有32家合资或子公司、11000名职工的大型企业,请问面对如此庞大的企业如何实现有效的特色管理?
靳保芳:我们的管理是非常规范的,首先我们有法律依据,譬如《公司法》,晶龙集团是完全按照市场的运行规则去规范企业,做得非常正规。此外,我们还借鉴了一些国有企业“支部建在基层”的管理办法,企业有党委,并且下设有支部,同时借鉴国有企业成立了纪检、审计部门等成熟的管理办法。经过多年的考证,我们既具有民营企业的管理特色,又借鉴了国有企业的管理特色,这样的管理不仅规范,而且行之有效。
记者:我国是光伏产业制造大国,但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并不是很高,也左右不了市场形势的发展,请问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靳保芳:企业的话语权也是跟市场需求是有直接关系的。2003年以后,光伏产业的发展势头较好,西班牙、德国等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政府政策、资金支撑投入很大,相比之下我国的实力并不是特别明显。目前我国的唯一优势是价格便宜,在出口高利润的趋势下,国内又有很多企业一哄而上,质量却良莠不齐,这对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和进军国际市场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高科技产业需要的是实力,短期的无序竞争可以,但长期发展却需要自身的实力。我认为中国作为光伏产业第一制造大国,没有话语权的关键还是在市场,市场在哪里,哪里就可以控制和垄断市场。目前光伏产业的主要市场在国外,这是我们所左右不了的。但是我相信这种格局终会改变,因为光伏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国家的战略导向,我预计两到三年内市场将逐步发展起来,因为我们进入外国市场容易,外国进入中国的光伏市场就相对困难。我觉得中国的市场也会很有前途的,这一点我始终是看好的。
记者:2007年晶龙集团旗下的晶澳公司在美国成功挂牌上市,请问晶澳公司上市后,对晶龙集团整体的特色发展会有什么推动作用?
靳保芳:我认为企业上市最大的益处就是能够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企业融资快,发展就快。晶澳公司的上市是个奇迹,这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晶澳公司成立不到两年,投产也仅有八个月,它的成功上市对晶龙集团的发展壮大非常重要,因为企业需要足够的资金做后盾,规模才得以扩大。现在,晶龙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如果没有当初晶澳公司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做成今天这样的规模是难以想象的。晶龙集团下一步还是会走融资上市的道路,上市实际上就是卖企业,很多企业不是卖产品,而是卖企业,我认为这是一个企业家经营一个企业的最高境界,因为企业只有做到非常优秀才会卖得出去。所以晶龙集团以后还会在国内考虑上市,这是晶龙集团未来的发展战略。
记者:我们得知,晶澳公司的口号是:竭尽全力,保护绿色的地球,使每个家庭都能永远享受可再生太阳能源。现在节能减排也是国际趋势,请问在这方面我们国家有什么政策扶持?对晶龙集团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特色推进?
靳保芳:国家的扶持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总的来说,目前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都是对这个行业极大地支持,各级政府也在出台相关地方政策,比如江苏省政府发布的《江苏省光伏发电推进意见》,意见中提出了包括建立省光伏发电扶持专项资金来补贴光伏电价超出火电电价部分的措施,这对光伏行业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其他各省市目前也在积极推进政策出台,这对于光伏事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开端。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曾任宁晋县电力局长,请问您为什么想到辞掉“铁饭碗”,搞高尖端科技的,走自己特色发展之路的?
靳保芳:我是在农村出生并成长的,后来成为了国有企业干部,2003年带领职工走上民营发展的路子。我之所以要搞太阳能光伏产业,因为这是利用新能源造福人类的产品,是我认为前景非常远大的事业。我和企业员工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我们企业的宗旨就是“开发太阳能,造福全人类”,为祖国和世界造福的高科技工程,我们一定会坚持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