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晶龙新闻>>媒体看晶龙>>正文  
 

关键字:

晶龙逆势奋飞再破百亿大关

作者: 段同刚 高琴伟 王丽英 来源: 河北日报 发表时间: 2010-07-19 已浏览 字号:
  “度过最困难的2009年,对晶龙集团来说可谓浴火重生,破茧成蝶。”回首不平凡的一年,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在2月21日集团总结表彰大会上感慨万千,“从上半年的惨淡经营,到下半年的热火朝天,我们在一年中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洗礼,好在我们经受住了考验,体会了‘风雨过后见彩虹’的快乐!”
  难熬的3个月 没有订单,却坚持不让一人下岗
  许多事只有回头再看,才能更清楚地理解其不同寻常的意义。
   “这是不容商量的事情,没有订单咱们搞培训,决不让一个人下岗。”   
  时至今日,靳保芳的一位老朋友清楚地记得2009年3月份同他吃饭时,靳保芳在电话中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回绝有关人员“好心”时的情景。
  而当时,靳保芳和他的晶龙集团正陷入“谷底”。     
  那是怎样的一种境况呢?
  在罕见的国际金融风暴浪潮中,光伏行业成为重灾区。晶龙集团受到了严峻挑战,出现了自集团成立以来从未出现过的严峻局面,2009年第一季度几乎停产,二季度才逐步恢复生产,并且价格还不到2008年的三分之一,上半年全集团亏损2000多万元。   
  “订单直线下滑,生产全线告停,曾经繁忙的厂区变得空旷。我知道,这是硬拼的艰难时刻。谁能挺过去,谁就能变成强者。”一年前突如其来的遭遇,至今还让晶龙集团掌门人靳保芳记忆深刻。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对拥有近万名员工的晶龙集团来说,一方面面对着企业没有订单的生产销售“收入空白”,另一方面却要面临成千上万名员工急需开支的“空前压力”。  
  “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财富,绝不能把员工推向社会。”企业家的高瞻远瞩和其负责任的精神力量让靳保芳作出了不容置疑的决定,“无论如何,我们不裁员,只要企业还在运转,就绝不抛弃一名员工。”越是困难时刻,越需要大家携手努力。
  在这种巨大压力下,晶龙集团坚持“保生存、抓机遇、求发展”的正确方针,提振信心,化危为机,多措并举,稳扎稳打,千方百计保住市场、搞好生产,只要有订单,不论大小,不论盈利多少,有一份干好一份,没有订单就做来料加工。来料加工不盈利,只要保本也要干。总之能多开一点是一点,只要能养住员工就是胜利。设备停了,就抓紧时间搞维修,员工没活儿干了,就组织搞培训。
  其实,靳保芳敢于大胆作出如此决定,缘于其2008年危机开始之初成功应对积累了雄厚资金和对未来市场形势判断的敏锐。  
  危机之初,未雨绸缪。2008年9月份以来,靳保芳连续打出漂亮的“组合拳”:在市场尚好的情况下,率先“甩货”,在高价位时清空了库存,上亿资金“落袋为安”,危机袭来时轻装上阵;在股票价格较高时,卖出晶澳部分股票,赚得上亿美元;及时从国内生产多晶硅的合作中退出,在多晶硅价格大幅下滑前抽身而退,保证了资金的安全……一系列高超的“运作”让晶龙集团在2009年因市场剧变而压力大增时资金充足“血脉畅通”。
  通过综合分析,靳保芳曾判断,世界光伏产业将可能在2009年下半年复苏。基于此,他坚持不让自己的员工下岗,他想让自己的“将士”们在最困难的时候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时机一旦来临,可立即投入“新的战斗”。   
  事实验证了靳保芳的判断。从2009年下半年,市场逐步恢复。终于,晶龙集团挺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下,许多同行企业大量裁员降薪,晶龙集团不但未裁掉一人,反而新招聘安置了1500多人就业。
  精彩的3大“战役” 抓住龙头,率先迎来市场回暖
  疾风知劲草,砥柱立中流。
  “抓住龙头,才能抓住关键。”危机袭来,靳保芳果断出手。晶龙集团拥有一条超长的单晶硅光伏产业链,覆盖了从拉晶形成单晶硅 棒、切片、太阳能电池片、 太阳能组件到光伏系统应用整个生产流程。晶澳公司是晶龙集团控股的在美国上市的一家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企业,位居光伏产业的前端。
 
|<< << < 1 2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晶龙“赛秀”实现量产 光电转换率达18.5%
下一篇:河北晶龙4项创新成果获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