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的升级,决不是简单拿别人的设备拼凑起来的升级,而必须是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升级。目前,晶龙集团已经拥有四个大型实验室,密切关注着世界太阳能产业的技术变化,也为企业的发展积蓄着科技力量。晶龙拥有自主研发、自主知识产权且替代进口的创新项目不下20余项。这些技术上的创新改变了过去简单模仿别人制造的局面,企业正加速从“晶龙制造”向“晶龙创造”转变。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不管哪个产业或行业,在竞争中始终在前面、永远不倒的,都是科技创新能力强、技术不断进步的企业。当前,新技术的浪潮深刻影响着产业革命的进程,谁掌握了先进技术,谁在市场竞争中就拥有了话语权、支配权、主动权,而那些技术品牌落后的企业,绝不可能引领产业升级,必然在竞争中被逼得无法生存。
“坚持利用全球资源、世界顶尖科研人才,不断加大投入,坚持不懈走科技创新之路,让企业跃上了世界光伏产业的技术前沿。”靳保芳深有感触的如是说。近年来,晶龙集团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企业每年投入超亿元资金用于技术创新。与此同时,他们还网罗世界光伏行业精英,与国际著名的新能源科研机构合作搞研发,走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毋庸置疑,晶龙也为广大企业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板。
短暂领跑,长远领先 抢占面向未来的新技术高度
“晶龙确定了向世界500强进军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绝对离不开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靳保芳在宏伟的发展蓝图中,毫不例外的把科技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历经市场风雨洗礼的他知道,在太阳能光伏产业这个新兴产业中,新的洗牌随时都会发生,而技术落后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熟悉国际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靳保芳看来,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中,“赛秀”的飞跃仅仅属于短暂领跑,而后来者追赶的脚步会越来越快,被超越也许就在下一刻。
短暂领跑只能领先一时,要想长远领先,就必须抢占面向未来的新技术高度。有着危机意识的晶龙集团,开始在新技术储备和全面提升整体技术水平,补齐短板上下起了功夫。
靳保芳时刻提醒自己的员工:“新兴产业的风险是最大的,新技术新材料的突破,可能会让一个企业的生产线一夜之间变成闲置资产。” 因此,对晶龙集团来说,大家时刻关注的是科技前沿的最新变动。而涉及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技术储备也早已展开。晶龙集团的科技研发中心和信息中心,全面及时追踪国际科技前沿动态,并在各自试验基地进行新技术的研发与储备。据有关人员透露,目前,晶龙集团已经研发成功和正在研发的新技术就有数十项。并与荷兰国家能源研发中心正式合作,共同开始MWT(金属缠绕式)太阳能电池与组件的生产制造,该多晶硅电池曾创下了世界纪录17%的光电转换率。
细心的人们发现,日前晶龙集团展开了一系列的对标管理行动。行动明确提出,在企业内部培育一种“对标、赶标、超标”的工作氛围。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只有和高手过招,才能让自己成长得更快。
“现在光伏市场变化很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不断涌现,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要用创新来应对这些新的情况。以前在创新工作上企业确实取得了一些非常大的成绩,如果不是创新,企业很难度过几次难关,但是现在我们决不能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我们必须要把创新提到战略高度去看待。”眼光锐利的靳保芳告诫自己的员工不应有自满情绪,要在心里时刻绷紧创新这根弦儿,强身健骨,提升全集团的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
在现在的晶龙集团,各生产单位都展开了创新工作,都在创新上做文章,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攻关,特别是在当前的产品结构调整、生产工艺调整和技改上加快了步伐,推动企业技术升级……
在艰难与险境中实现的突破,更显灿烂亮丽;在高端上愈加奋力的前行,更值得尊敬与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