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晶龙新闻>>媒体看晶龙>>正文  
 

关键字:

求索:汇聚四海智力资源

作者: 陈诚 段同刚 温如昌 来源: 河北日报 发表时间: 2012-10-13 已浏览 字号:

 

    核心提示:

    有一种说法:一个企业能做多大,能走多远,主要是看企业中的人才能力有多大、眼光有多远。“三顾茅庐”请任丙彦教授、“雪雾天奔袭”留黄新明博士……在晶龙集团的发展历程中,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回望晶龙集团这十年来的求索,正是一个个这样的故事积累,让晶龙得以汇聚天下英才,倾力构筑起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正是在人才优势的助推下,晶龙集团历经艰难,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最终站上了光伏行业的巅峰。

   人才聚集铸就辉煌十年

   ——让人才成为最受尊敬的人

  尖端的技术,尖端的产品,必须要有尖端的人才队伍。企业要想在行业竞争中拔得头筹,核心要素是人才。

  对于一个时刻绷紧科技创新这根弦的企业来说,人才求而得之,无疑是最大的鼓舞和最有分量的筹码。晶龙集团总部位于河北宁晋县,一个离省会石家庄还有60公里远的农业小县城。晶龙是如何在这样一个一没有资源,二没有资金,三没有人才的地方起步?又是如何在这十年,就把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迅速成长为光伏产业界巨头?

  “三顾茅庐”,起步从这里走来。

  谈起与晶龙集团现任副董事长任丙彦教授的结识,靳保芳董事长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请任丙彦教授来晶龙也不是易事啊,但是我自有高招。”原来,早期靳保芳在积极了解与寻找项目时,一位老乡告诉他任丙彦教授在河北工业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任副所长,并得知,该所的单晶硅科研成果已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凭借丰富的专业经验和敏锐的专业直觉,靳保芳立刻前往天津找到任丙彦教授,首次提出合作意向却遭到了拒绝。但靳保芳没有放弃,坚持“三顾茅庐”拜访任丙彦教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任教授被感动,通过他对所领导和校方做工作,河北工业大学同意把该校的三项专利产品有价转让给宁晋,双方自此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单晶硅园区的发展就从这里开始了。

   万事开头难,任教授把单晶硅科研成果拿到宁晋转化,可以说为晶龙集团发展埋下了第一粒火种,之后在单晶硅园区的发展过程中也做了大量工作。他不仅将自己多年的心血和经验全部奉献给了园区建设,甚至企业首批技术人才也是由任教授培养出来的。任教授和其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为晶龙的建设、发展、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雪雾天奔袭”,奇迹从这里诞生。

  对光伏产业巨头晶龙集团来说,2011年的春天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春天——历经无数次的挫折与磨练,历经反复的失败与奋起,晶龙集团成功研发出光伏产业一项革命性技术——超大晶粒准单晶铸锭,并实现大规模量产,为世界光伏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这项革命性技术的背后更加离不开人才的智力支撑。

  黄新明——东海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准单晶铸锭技术研发的核心人物。2008年4月,黄新明辞去日本东北大学准教授、博士生导师职务,加入晶龙集团,主持东海硅材料研究中心工作。

  2010年,黄新明因工作不顺动过离开的念头。靳保芳得知后,正值寒冬大雾天,他不顾雾大路滑,乘车赶往东海,本来6个小时的路程,却走了10个小时。黄新明见到靳保芳冒着生命危险前来看他,一下子被感动了……后来,黄博士建议开展国际研究热点单晶硅铸锭项目。“研发这项国际领先的技术,除了有核心人才,还需要具备很多其他条件,而最重要、最关键的两项就是专业人才团队和资金。”贾二英回忆说,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当时毫不犹豫,立即授权黄新明组建了30人的专业团队,并一次拨付了3000万元作为研发准单晶铸锭技术的专用经费。“晶龙给了我最大、最自由的平台,让我全身心投入,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回首成功之路,黄新明后来感慨道。

|<< << < 1 2 3 4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攻坚:自主创新抢占高端
下一篇:晶澳巧借中学化学攻克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