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晶龙新闻>>媒体看晶龙>>正文  
 

关键字:

攻坚:自主创新抢占高端

作者: 谷晓哲 段同刚 王丽英 来源: 河北日报 发表时间: 2012-10-13 已浏览 字号:

 

    核心提示:晶龙,拥硅为王的光伏巨头,技术创新的时代尖兵。

    从2003年到2012年,是晶龙集团连续跨越的十年,是自主创新的十年,是技术攻坚的十年。

    在这十年,无论光伏市场如何云谲波诡,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如何波涛汹涌,晶龙集团始终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个制胜法宝。

    依靠科技创新,晶龙打造了“创新的棉袄”,有力应对了市场的寒冬;依靠科技创新,晶龙提升产品档次,促进产业升级;依靠科技创新,晶龙形成了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链,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打破了国际上的技术封锁。

    科技创新使晶龙集团成为世界光伏产业的领跑者。    

    填补空白 突破垄断

——晶龙“创造”傲视群雄

  全球节能减排大背景下,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注定成为瞩目的焦点。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的光伏产业却存在“两头在外”的难题,原材料和相关耗材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因此中国光伏业难免受制于人。

  地处冀中平原的宁晋晶龙集团,虽然在太阳能光伏行业方面没有资源与地理优势,却凭借着自主创新,一次次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技术垄断,产品一次次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占领了国际高端市场。

  高纯石英坩埚和高纯石墨件是生产光伏产品过程中的一种器具。晶龙集团是世界上年产单晶硅最多的企业集团,如此高的产量使得晶龙对配套耗材——石英坩埚和高纯石墨件的需求量巨大。

  以前,石英坩埚生产技术被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垄断,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只能全部依靠进口石英坩埚来满足需求,不仅花费大量外汇,而且市场得不到供货,影响正常生产。

  而采用传统的高纯石墨件生产工艺,单位坯料只能生产1只石墨件,而挖切出的坯料除剩下1块不及石墨件价格1/10的下脚料,其余部分全部在加工过程中化为粉尘白白流失了。

  “单晶硅生产规模一旦上去,石英坩埚、高纯石墨件就会受制于人。国外供应商稍有风吹草动,企业的生产马上就受到影响,企业发展就会受阻。”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说。

  如何摆脱这种局面,只靠模仿式的制造,永远走不远,必须转变这种发展方式。要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从制造走向创造。只有拥有了创造力,有了自己的产品,才能让自己彻底“强”起来,才能真正具备比拼的实力。

  站在这个重要的十字路口,“晶龙创造”的发展思路清晰,行动迅速。

   晶龙集团依靠自己的研发队伍展开技术攻关。2002年3月, 晶龙与一家企业合资成立宁晋县昌隆石英制品有限公司,专门组织由厂领导挂帅、技术骨干为成员的课题小组开展石英坩埚和高纯石墨件的研发。

  经过艰难的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2003年晶龙成功研制出了16英寸高质量的高纯石英坩埚,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这一技术突破直接把全球石英坩埚的售价每只拉低了200元。按当时测算,晶龙集团年需求石英坩埚超过18万只,由于石英坩埚的单价由过去进口的1700元降至1400多元,仅此一项,就为集团年节约成本3600多万元。同时,集团所需石英坩埚已经实现完全自产,替代了美国、法国和日本进口产品,除自给自足外还可外销,彻底结束了从国外进口的历史。

   目前,晶龙已经能够生产16英寸、18英寸、20英寸、22英寸、24英寸全系列的石英坩埚。其中,24英寸石英坩埚填补国内空白;高纯夹层夹层喷涂石英坩埚以纯度高、耐高温性能强而位居中国榜首,在国际上可与美国GE媲美,使用晶龙石英坩埚生产的单晶硅成品率可以提高10个百分点。

  高纯石墨件的研发也在2008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科研人员历经艰难探索,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专用刀具,使单位石墨坯料从“一料单产”升级为“一料多产”、能多产出两个石墨件、价值两万元,这一技术使“一胎多产”、“1=3”的梦想成真。另外,采用其三瓣埚生产的单晶硅成品率高,使用周期较一般石墨件多60-701天,因此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 << < 1 2 3 4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跨越:调整升级跻身一流
下一篇:晶澳巧借中学化学攻克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