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晶龙新闻>>媒体看晶龙>>正文  
 

关键字:

“无中生有”:县城里崛起世界光伏巨头

作者: 段同刚 王丽英 来源: 河北日报 发表时间: 2013-07-25 已浏览 字号:

 

■阅读提示

   头顶“中国硅王”、“光伏巨头”等众多光环的晶龙集团,是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翘楚,是“无中生有”的企业典型代表。

   总部位于传统农业小县城宁晋,一没有人才,二没有资源,三没有资金,晶龙是怎样实现“无中生有”的呢?

   独特的人才优势,“借鸡生蛋”强强联合的发展思路,“化蛹成蝶”的经营能力和创新优势……晶龙以一次次突破革新、一个个行业奇迹,一步又一步地实现大跨越。跨越发展,成就规模优势巨擘;纵横拓展,构建产业集群巨舰。晶龙在光伏寒冬中,任凭风吹浪打始终保持赢利,做到举世一枝独秀。

   “三顾茅庐”追人才 核心人才成为高科技企业的灵魂

   “无中生有”,就是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伊始,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就明确了奋斗方向——— 高科技太阳能光伏产业。“要创大业、作大贡献,必须面向国内外市场,做别人想干干不了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项目”。

   高起步,锁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靳保芳让企业赢在了起跑线上。

   通过多次调研、探索、分析、筛选,靳保芳在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将信息高速公路引入家庭的实施方案和关于人类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信息中,意识到作为主要原料之一的单晶硅应用前景极为广阔。于是,靳保芳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把创业的目光瞄准了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单晶硅生产。

   尖端的技术,尖端的产品,必须要有尖端的人才队伍,而尖端的人才队伍,要靠单晶硅领域的科技领军人物来打造。基于此,才有了之后的传奇故事:“三顾茅庐”,争取到单晶硅科研项目,“雪雾天奔袭”留住黄新明博士,继而在宁晋的土地上,打造出世界单晶硅“圣地”,创建了一个令世人瞩目的“阳光硅谷”。

   “下天津、攀高枝,三顾茅庐”请任丙彦教授,引进单晶硅,晶龙起步从这里走来。

   “请任教授来晶龙也不是易事,但我自有高招。”谈起与晶龙集团现任副董事长任丙彦教授的结识,靳保芳面露微笑。原来,靳保芳在积极了解与寻找项目时,一位老乡告诉他任教授在河北工业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任副所长,并得知该所的单晶硅科研成果已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凭借敏锐的商业直觉,靳保芳立刻前往天津找到任教授,首次提出合作意向却遭到拒绝。但靳保芳没有放弃,坚持“三顾茅庐”拜访任教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任教授终被感动,并做通校方工作,使该校把三项专利产品有价转让给晶龙,双方自此合作建立起产、学、研基地和单晶硅园区。1996年3月1日,宁晋县首家高科技企业建成投产,点起晶龙的“星星之火”。任教授投入多年心血和经验,培养企业首批技术人才,并带晶龙走上产学研相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道路。

   “雪雾天奔袭”留住黄新明博士,晶龙奇迹从这里诞生。

   2011年春天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春天。历经无数次的挫折与磨练,历经反复的失败与奋起,晶龙成功研发出光伏产业一项革命性技术——超大晶粒准单晶铸锭,并实现大规模量产,为世界光伏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这项革命性技术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背后的人才——东海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准单晶铸锭技术研发的核心人物黄新明。

   2008年4月,黄新明辞去日本东北大学博士生导师职务,加入晶龙并主持东海硅材料研究中心工作。两年后的一个冬天,因工作不顺,黄新明产生离开念头。当时正值寒冬雪雾天,靳保芳得知后不顾雾大路滑,乘车赶往东海,原本6小时的路程却走了10小时。冒生命危险追来的靳保芳,比“萧何月下追韩信”更感人,黄博士选择坚守,并建议开展国际研究热点单晶硅铸锭项目。“研发这项国际领先的技术,除了要有核心人才,还需要具备很多其他条件,而最重要、最关键的两项就是专业人才团队和资金。”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贾二英回忆说,当时靳保芳毫不犹豫,立即授权黄新明组建30人的专业团队,并一次拨付了3000万元作为研发准单晶铸锭技术的专用经费。“晶龙给了我最大、最自由的平台,让我全身心投入,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超大晶粒准单晶铸锭项目通过技术鉴定后,每当回首成功之路,黄新明感慨不已。最近召开的SEMI中国光伏标准技术委员夏季会议决定:类单晶硅片的产品质量标准由晶澳牵头制定。

|<< << < 1 2 3 4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晶龙集团入围河北百强企业
下一篇:晶龙光伏产品进入英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