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市场观察>>正文  
 

关键字:

中国太阳能光伏市场的现状及出路

作者: 来源: 日经BP社 发表时间: 2012-12-18 已浏览 字号:

 

2011年InterSolar China研讨会上,当时业内人士的主流看法是,距离光伏春天还有1年。然而一年时间过去了,中国光伏行业却面临着多晶硅价格不断破新低,太阳能电池组件厂商产能严重过剩,濒临生死边缘的惨象。

在12月11-13日于北京举行的Intersolar China 2012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中外太阳能光伏行业协会和分析机构的专业人士,对中国光伏市场的现状及出路,发表了不同看法。

产业现状怎一个“哀”字了得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在分析阐述国内市场状况时,给出了以下数据: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多晶硅产量为5万吨,预计全年产量6.5万吨,同比下降约20%。进口8.5万吨,同比增长23%。行业自给率降至47%以下。

2012年前三季度,太阳能电池组件出货量约18GW,预计全年将达23GW,但产值同比将大幅下降。2012年预计新增装机量4~5GW,同比增长66%以上。

2012年多晶硅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最新报价已低于18美元/千克,粒状硅报价低于1418美元/千克,明显低于生产成本。中国多晶硅产业进一步恶化,产量出现负增长,停产企业数量近90%,目前仅有江苏中能、亚洲硅业和黄河上游等几家企业在继续生产,但产能利用率仅约50%。2013年多数停产的多晶硅企业将会被淘汰,行业回暖要到2014年。

另外,2012年太阳能电池出货量微增,出口额同比下降40%以上。第3季度,排名前9位的电池组件厂商的出货量环比几乎均呈下降趋势,平均负债率约70%。行业多数光伏企业亏损超4个季度,账款回收周期加长,资金断裂压力很大。半数以上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已经停产,30%大幅减产,10-20%小幅减产或勉强维持,并已开始裁员或降薪,排名前几位的厂商甚至出现了数千人的大规模裁员。

2011年全球光伏设备销售收入128亿美元,IMS预计2012年将下降57%。70%左右光伏由亚洲公司提供,主要集中在中国,但收益只占20%。2012年,中国光伏专用设备的订单将减少80%以上。

笔者分析认为,中国光伏厂商面临上述困境的主要原因是:①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欧美对光伏市场的大量财政补贴难以维续,市场需求下降;②欧美对中国厂商即将进行或已确定的“双反”措施,进一步加重了库存;③中国自身的光伏市场很小,基本依靠海外;④很多地方政府没有科学、市场的产业头脑,盲目对光伏产业给予土地、资金、税收和政策扶持,发展大批技术水平不高、规模不大、能耗又较高的企业,进而搅乱了市场价格。

摆脱困境的方式

针对产业面临的严重困境,已出现了两种应对方式。

对外,中国商务部继11月1日对欧盟发起太阳能级多晶硅“双反”调查后,又于5日将欧盟光伏补贴歧视性措施提交给WTO。还有,部分中国厂商已开始考虑海外收购,当地建厂,并布局东南亚、非洲、中东和拉美等地区的新兴光伏市场。

对内,政府“十二五”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目标提高到21GW,并开始积极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及并网(6MW及以下容量),2015年的装机目标位1000万千瓦。一些厂商开始投资光伏电站。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表示,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及并网占据绝对主流地位,而中国的情况正相反,集中式占绝大部分。

他和民生证券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海生均认为,光伏天生就适用于分布式发电。西部地区电站的传输成本很高,分布式更可行。政府最新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支持态度是积极的,应该给予肯定。不过,由于政策规定每省区申报上限是500MW,全国总量约15GW,度电补贴为0.4-0.6元,实际上可能是0.4元。因此,短期内市场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政府的政策虽不能马上解决国内厂商“火烧眉毛”的窘境,但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信念支撑”的作用。

王斯成认为,中国光伏市场从2012年起,将进入年均增长率20.2%的稳定成长期。分布式光伏发电占整体光伏市场的份额将从2011年的30.3%,逐步增加到2015年的45.24%,并在2020年达到54%。中国及全球光伏市场产能过剩的局面只是目前及未来几年的暂时困难,5年后,市场需求将大为改观。

|<< << < 1 2 3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研调:步入淡季 12月太阳能现货市场交易转冷
下一篇:瑞信:中国太阳能供过于求状况或一年内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