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自建发电厂,不但为集团旗下企业供电,同时也通过自建电网向其他企业供电。这一案例就是在现有体制下寻求自发自用的突破。
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董事长瞿晓铧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光伏可持续发展联盟是希望政府允许太阳能企业发电后自发自用,同时也准许其平价上网。联盟成立的关键目标是促进政府制定符合光伏发电的政策。”
这种被专业人士称为“分布式发电”的模式通常是指发电功率在几千瓦至数百兆瓦(也有的建议限制在30~50兆瓦以下)的小型模块化、分散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高效、可靠的发电单元。这种模式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今年4月《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和《并网管理办法》草案出台,明确鼓励各类法人以及个人投资分布式发电,采取自发自用、多余电力上网、全部上网三种方式解决并网问题。
专家观点:“分布式”扩张或成国内光伏扩张主动力
国内光伏市场大幅启动在即,业内专家指出,从风电产业发展至今所遭遇的瓶颈以及目前国内光伏发电所面临的现状来看,未来国内光伏发电加速扩容的主动力不在大型地面电站的全面兴建上,而须依靠以屋顶电及离网独立发电系统上。
目前,国内风电场大规模窝电造就了“弃风”现象泛滥,而这一现象有可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身上再次重演。
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所所长白建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太阳能发电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冲击比风电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预示着太阳能并网难问题将更突出。同时,由于目前国内建成的光伏电站多建在偏远地区,电网未覆盖到位,发出的电无法向外输送更是一大难题。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在欧洲和美国采用分布式发电来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政府可以让消费者与发电生产商直接交易,发电企业就可以和消费者签订长期合同。这将促进资本对于该行业的投资热情。”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中国大部分大型地面电站项目仍未开工,众多项目所遭遇的一个共同难题就是无法及时拿到并网许可证。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从国际市场经验来看,分布式发电同样可以缓解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此前以集中式开发为主,现在乃至未来应该逐渐向分布式光伏发电过渡,自发自用,缓解并网难题。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峻指出,“自发自用”模式是新能源发电、分布式发电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发展趋势。如果在全国范围内集中推广屋顶光伏系统等分布式电站项目,可免除大型电站发电并网难之患。
国内光伏电站某投资商:目前在中国西部投资建设大型光伏地面电站,尽管设备供应充足,价格逐渐走低,且固定上网电价补贴也比较明确,但电站建成后并网的不确定性仍让他们无法预知电站投资的回报周期和收益率。而投资屋顶电站,则可以少于地面站一半以上的投入获得比其高出数倍的投资回报率,且回报周期不用以“年”来计算。
根据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光伏发电装机目标被确定为到2015年达1000万千瓦,到2020年达5000万千瓦。值得注意的是,到2015年,屋顶光伏电站规模为300万千瓦,到2020年则达2500万千瓦。这也预示着,未来10年内,以光伏屋顶电站为代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将成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