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市场观察>>正文  
 

关键字:

海湾富国:中国光伏业的新大陆?

作者: 来源: solarF阳光网 发表时间: 2013-07-15 已浏览 字号:

 

  北半球已进入酷暑时节,中国光伏业却似乎还没有从冰点中复苏。眼下中欧围绕光伏“双反”的角力仍在继续,欧美市场前景依然晦暗不明。而主攻新兴市场的号角刚刚吹响,印度跟风欧美耍起“双反”大棒,对于已成惊弓之鸟的中国光伏人无疑是一盆迎头冷水。一时间,对于那些矢志要“走出去”的企业而言,多方夹击之下路在何方,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消息称海湾阿拉伯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光伏业,在建项目投资额已高达1550亿美元,未来几年该地区有望成为全球主要绿色能源生产基地。靠石油发迹的海湾国家,又能否成为中国光伏重整旗鼓、扬帆海外的新大陆?

  从世界油库到光伏乐土海湾富国华丽转身

  中东暨北非地区最大的光伏太阳能会议组织GulfSol发布的最新报告称,中东日照充足,发展太阳能潜力巨大。在太阳能技术成本下降和电力需求日益上升的双重驱动下,该地区可能成为全球主要太阳能发电市场。其实早在去年,NPDSolarbuzz就中东和非洲光伏市场发布的报告就预测,中东和非洲地区光伏需求将快速增长,到2017年将占据全球光伏市场6%的份额。

  说起中东,传统观念都认为坐拥丰富油气资源的阿拉伯富豪们根本无需开发新能源。但实际上,随着近年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海湾产油国都意识到石油和天然气终会有枯竭的一天,改变能源结构、加大清洁替代能源的使用力度势在必行。如果不采用新能源,它们将在20年内从油气输出国沦为进口国。

  同时,这些海湾国家大多处于沙漠地区,日照条件丰富,近些年快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又导致了用电需求的激增。观念的转变、资金的优势、先天的自然环境和发展的需求,这些都使得海湾国家具备成长为光伏乐土的条件,光伏“新大陆”之说并非空穴来风。

  对于这些不差钱的石油富国而言,丰富的油气储量为其提供了高度的繁荣和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这也使得它们在发展光伏产业方面具备比其他新兴市场更有利的条件。即便与其他中东国家相比,海湾国家的光伏市场将受益于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融资渠道和充足的基础设施。

  目前,阿联酋已斥资33亿美元在迪拜建设一个太阳能公园,这也是目前海湾地区最大的太阳能工程,2030年竣工后发电量可满足迪拜5%的电力需求。而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一个面积达6平方公里、完全实现可再生能源供电的生态城已规划建设。同处海湾地区的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科威特诸国也不甘落后,已紧锣密鼓地着手挑选合适的可再生能源项目。

  海湾国家发展光伏产业的雄心还远不止于此。这些传统的产油国正在考虑从出口石油转向出口新能源——太阳能电力。沙特已经表示将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发展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电力,计划在15年内安装高达4.1万兆瓦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从而使其具备出口太阳能电力的能力。而作为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卡塔尔日前也表示,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六国最近升级完成的该地区电网互联将使其有可能向埃及、北非甚至欧洲来输送太阳能电力。

  增长空间巨大但远水难解近渴

  凡事有利则必有弊。广袤的沙漠、充足的日照,与之相伴的不但是唾手可得的丰富太阳能资源,也有沙漠地区选址、大风和沙尘天气,以及电力传输等世界性难题。毕竟,光伏组件在当地的气候条件下要承受全球其他地区罕见的高温环境和昼夜温差,对那些有志于在海湾地区大显身手的光伏开发商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另一方面,近期在这些国家相当大的一部分光伏项目开发是来自于一系列带有示范目的的工程,而不是来自于光伏应用发展的推广和分散化。也就是说,当地市场还处于预热和启动阶段,还需要类似中国“金太阳”的带动;短期来看,指望海湾国家能够迅速填补中国企业在欧美损失的市场份额并不现实,远水难解近渴。

|<< << < 1 2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中日光伏装机占比逾全球三分之一
下一篇:瑞信:中国太阳能供过于求状况或一年内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