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国家太阳能任务第一阶段项目竣工到国家项目启动之间存有停滞。2013年,该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GW,较2012年持平。此外,智利政府批准的光伏项目总规模已逾5GW,但2013年末仅有128兆瓦的项目在建,低于7兆瓦的电站投产。
虽然智利光伏产业算是彻底失败,但2013年墨西哥市场有所回暖。截至2013年底,已有219兆瓦的公共事业级光伏项目在建。2013年的最后一周,巴西伯南布哥州(Pernambuco)在本国首个太阳能拍卖会中批准6个共计123兆瓦的太阳能项目——规模几乎是巴西当前光伏装机量(20兆瓦)的六倍。
在所有发展中市场中,2013年南非光伏市场表现令人印象深刻。随着早期项目开建以及数轮的可再生能源招标带来的新项目,过去一年,南非进口数百兆瓦的光伏组件与逆变器。值得指出的是,去年挪威太阳能发电开发企业ScatecSolar南非75兆瓦的Kalkbult光伏电站投产——该国规模最大的光伏项目。
走向破产与价格回升
2013年中期至下旬期间,光伏价格的稳定为整个行业带来慰藉。为期两年的产能过剩与价格下滑为2013年带来负面影响,诸多存留下来的欧洲光伏制造商走向破产之路,最显著的例子即光伏组件制造商博世集团步西门子后门退出光伏市场。
2012年的光伏产业哀鸿遍野,被“破产”肆虐。然而,2013年仍未走出“破产”阴影。据MercomCapital调查,2013年也有超28家企业破产,其中18家为制造商。2013年下旬,受到欧洲光伏市场颓势的不利影响,含GehrlicherSolar与SAGSolarstrom在内的数个欧洲光伏开发商申请破产。
不过,2013年最为引人注目的破产案例当属2011年全球最大光伏组件制造商尚德电力的“轰然倒塌”。继2012年低全球太阳能基金丑闻之后,尚德电力终于于2013年初“摔了粉碎”,深陷困境。最终结局即香港上市太阳能企业顺风光电国际有限公司收购了尚德电力的中国资产。
就在尚德电力倒下不久,价格回升令一批竞争者于2013年低扭亏为盈。2013年第三季度,在十大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中,只有英利绿色能源与昱辉阳光运营利润率为负值。不过,英利的运营利润率已位列盈利范围之内,即-1.9%;此外,昱辉的利润率主要受到多晶硅工厂关闭的不利影响。
据相关机构报告显示,2013下半年,多晶硅与硅片的价格也有所回温。2013年低,多晶硅价格已接近每千克18美元。即使长期受制的光伏设备部门亦呈现复苏迹象——2013年12月出现订单潮就是明证。
多晶硅与逆变器业务重心移至亚洲
过去,铸锭到组件光伏制造领域的重心通常集中在亚洲,而价值链上诸多其它部分(含多晶硅、逆变器、生产设备)的重心主要位于欧美。
然而,随着市场重心逐步东移,一切开始悄然改变。一些中国多晶硅制造商已升级设备,以期生产出高纯度的多晶硅料。逆变器制造的重心亦渐渐向东部转移。尽管德国逆变器制造商SMA与美国光伏逆变器制造商Power-One依然是全球领先逆变器企业,但全球五大逆变器制造商中其它三位位于于日本与中国,分别为日本欧姆龙集团(Omron)、日本Tabuchi公司以及中国阳光电源。
逆变器市场的领先企业显然已经感受这一转变的影响。SMA市场份额及销售额纷纷下降,被迫启动裁员机制,并推出新产品线,包含针对日本市场的产品。
储能异军突起
除了重心东移,2013年全球太阳能市场还存在另一个重大转变。受到激励政策的驱动,储能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5月1日,德国将推出光伏蓄电池储能系统扶持项目。第一年,德国国有银行KfW提供的资金总额将达到2500万欧元。2013年10月,美国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CPUC)审批通过一项提案,即要求到2020年该州大型私有公用事业企业采购1.325GW的储能。
除了德国与美国加州推出大力扶持储能的政策,日本也宣布启动数个大型储能项目。
此外,一些国家(含意大利与日本)纷纷宣布推出一部分非常大型的储能项目,协助可再生能源的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