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市场观察>>正文  
 

关键字:

2014年中国光伏产业分析与判断

作者: 来源: 阳光工匠网 发表时间: 2014-02-19 已浏览 字号:

2、薄膜电池,后劲勃发

未来,中国因“双反”而失去的多晶硅市场可以通过薄膜重新占领,而且这块市场的份额还是很大的。2011年,中国企业在欧盟获得的市场份额为11.3GW,价值991.8亿元人民币,而美国则是1.1GW,价值95.7亿元人民币,两者共计10087.5亿元人民币。据《2013-2015年全球与中国薄膜电池行业市场研究及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薄膜电池产量将比2012年增长30%,而2014-2016年全球薄膜电池产量的年均增长率在25%左右。预计2016年,全球薄膜电池产量将达到12.5GW,行业产值将达70亿美元。

2、电池组件生产规模持续增长,出口逐步呈现多元化

2013年全球光伏组件产量将达40GW,同比增长9%,其中全球主要组件生产国如欧洲、日本和美国的组件产量分别为3.5、2.8和1.2GW,我国光伏组件产量约为26GW,同比增长13%,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行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主要电池组件企业在三四季度也相继扭亏为盈,整体发展情况向好。在出口方面,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量约为16GW,出口额约100亿美元,同比下降27%。其中对欧出口份额由去年的近65%下降至2013年的30%,而日本跃居首位,成为最大的出口国,出口额约为22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22%。对美国、印度和南非的出口额分别占10%、5.2%和4.5%,出口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在进口方面,受美国“双反”影响,大陆企业多采用台湾地区电池片规避贸易壁垒,全年从台湾地区进口额超过10亿美元,约占我国太阳能电池总进口额的60%。

展望2014年,随着行业的整体好转以及由于组件价格下降使得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逼近甚至达到平价上网,预计全球组件产量继续呈现增长势头,全年将达到43GW。我国光伏组件有望超过28GW,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但由于多晶硅等原辅材、第三方电池片涨价,以及国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将给企业带来经营压力。部分闲置产能相继启动,产业也将承受供需压力。

2011-2014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及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单位:GW

产量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全球

35

36

40

43

我国

21

23

26

28

 

虽然国内现在仍是晶硅电池主导市场,但纵观全球光伏贸易战的历程,在2012年美国、欧盟率对中国发起“双反”,特别是最早对中国发起 “双反”的德国,为何他会大动干戈地率先发起“双反”的调查呢?我们可以看看德国在过去5年里的一组数据:德国政府超过60%的财政资助是针对薄膜电池的,更有70%的研究经费用于薄膜电池研究。此外,所有的薄膜企业都享有电费补贴,但晶硅企业却不能享有这种补贴。除了补贴外,德国政府自2011年9月恢复了对效率在11.6%以上的非晶硅薄膜电池,效率在13.8%以上的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和效率在15%以上的碲化镉薄膜电池实施的银行补贴。这些充分说明德国的晶硅企业已经衰落,而作为世界最早发展光伏发电的德国,已视为光伏行业内的风向标,暗示着发起“双反”表面上是为欧洲晶硅企业争取利益,但实际是保护本土薄膜企业,帮助薄膜电池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促进了新兴的薄膜电池技术的成长,确保了欧洲在新一代的薄膜电池行业的领导地位。而欧洲的晶硅电池企业最终将成为“双反”的牺牲品。

3、国内光伏市场规模化扩大,分布式发电成为发展重点

201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市场将达到36GW,同比增长近12%。其中全球主要装机国家如日本、德国和美国的装机量分别达到6、4和3.5GW。欧洲地区光伏装机量约为9GW,装机全球占比由过去的50%以上下降至26%,市场需求连续两年下滑。我国新增装机量达10GW,同比增长122%,居全球首位,其中光伏大型地面地站约为7GW,分布式发电约为3GW。2013年,国务院出台“国发24号文 ”等多个政策文件,从上网电价、补贴资金、并网管理等多个层面破解国内应用市场发展的瓶颈,力促国内市场的规模化启动。光伏电站在现有补贴水平和出力无限制的情况下,利润高企,电站投资受到各路资本追捧。另为赶在年底前并网以获得1元/瓦的电价,掀起了新一轮大型电站建设高潮。国家也高度重视分布式发电发展,在“十二五”末所规划的35GW容量中,有20GW为分布式发电。而在2014年光伏建设12GW的指导目标中,有8GW为分布式发电。

|<< << < 1 2 3 4 5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预测:2014年太阳能电池新装容量超40GW
下一篇:2014年太阳能多晶硅市场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