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德国莱茵TÜV光伏峰会在常州顺利召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介绍2014年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情况时指出,骨干企业出货质量高,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达到85%以上,盈利情况趋好。多晶硅、硅片、电池最近扩产较少,组件扩产相对较多;技术进步带来产能提升,利润提高促进科研投入,光伏企业发展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数据显示,2014年,包括江苏中能、特变电工、洛阳中硅、大全新能源、宜昌南玻、神州硅业、亚洲硅业、四川瑞能、内蒙晶阳、盾安光伏在内的十家主要多晶硅企业总产能达到132,500吨,总产量达到121,500吨。
组件环节,天合、英利、晶科、阿特斯、晶澳、韩华、昱辉、海润、中利腾晖、正泰等十家企业的总产能达到23,750MW,总产量达到19,960MW。
多晶硅企业 |
产能(吨) |
产量(吨) |
江苏中能 |
65000 |
65500 |
特变电工 |
17000 |
16000 |
洛阳中硅 |
10000 |
9500 |
大全新能源 |
6500 |
6300 |
宜昌南玻 |
6000 |
4700 |
神州硅业 |
5000 |
4500 |
亚洲硅业 |
5000 |
4500 |
四川瑞能 |
8000 |
4500 |
内蒙晶阳 |
5000 |
3000 |
盾安光伏 |
5000 |
3000 |
合计 |
132500 |
121500 |
组件企业 |
产能(MW) |
产量(MW) |
天合 |
3800 |
3700 |
英利 |
4200 |
3300 |
晶科 |
3200 |
3000 |
阿特斯 |
3000 |
2700 |
晶澳 |
3000 |
2300 |
韩华 |
1900 |
1420 |
昱辉 |
1350 |
1200 |
海润 |
1200 |
940 |
中利辉腾 |
1300 |
700 |
正泰 |
800 |
700 |
合计 |
23750 |
19960 |
光伏行业各环节发展情况
王勃华表示,2014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到13万吨,进口总量10万吨。开工的企业逐渐增多,恢复到18家左右。开工企业的产能达到了15.6万吨。2014年中国多晶硅产量达到全球产量的43%。
2014年1-11月,我国硅片出口总额为20亿美元。其中,多晶硅片出口总额约为11.93亿美元,单晶硅片出口总额约为8.12亿美元。硅片主要出口区域为中国台湾、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日本,占比93%。2014年产量预计将会达到50GW,达到全球产量的76%。
电池片的生产制造集中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东南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多晶电池仍为主流,产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我国组件产品出口占比近60%,主要销往日本、欧洲及美国。在通过《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57家组件企业中,产能在200-500MW的企业产能利用率72%;产能在500MW以上的企业产能利用率80.85%,前15家平均产能利用率达到85%以上。
2014年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12GW,分布式2GW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14年1-11月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4.62GW,其中,地面电站3.15GW,分布式电站1.47GW。
“据各地能源主管部门和电网企业的反映,由于承接备案管理及规模管理前后衔接方面的问题,部分省份年度计划下达比较晚,所以2014年年底出现集中建成并网的现象。”王勃华预测2014年全年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可以达到12GW,其中,新增地面电站并网容量10GW,新增分布式电站并网容量2GW。
较能源局年初规划的全年光伏并网总量14GW,地面和分布式电站分别达到5.6GW和8.4GW的装机目标,分布式电站并网容量有了很大的缩水。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新增的12GW并网容量中,2013年的存量光伏电站占比约50%。”王勃华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