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行业快讯>>正文  
 

关键字:

中国光伏企业面临两年整合期

作者: 来源: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发表时间: 2012-10-15 已浏览 字号:

 

  对于大多数中国的光伏企业,上周公布的终裁结果并未超出他们的意料之外。

  “基本在意料之中,我们预计和初裁结果差不多。”英利绿色新能源宣传部负责人王志新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这是一个指向明确的国际贸易保护措施。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说,反补贴税的征收主要是针对政府而实施的。一方面,通过高额税收可以提高我国光伏产品的价格,削弱其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反补贴税将有利的打击中国政府对光伏产业扶持的信心。

  对于一些已经在美国设厂、与美国光伏产业联系密切的中国公司们,他们并不愿意轻易放弃美国市场。

  一些规模较小的光伏企业日子要相对好过一些,他们正在布局海外市场。

  对美光伏市场影响有限

  美国商务部“双反”终裁结果对美国光伏企业的影响,或许并没有中国企业预想的大。

  弘亚世代光伏分析师张虹告诉本报记者,由于美国页岩气的利用已经比较成熟,所以它们并不太急需成本比较高的新能源,“双反”结果是美国方面比较能接受的。

  萧函和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林伯强也持类似观点。他们认为,中国光伏企业受阻后纷纷离开美国市场,但这并未对美国光伏企业、光伏行业、税收、就业等造成实质性的冲击,“双反”终裁的负面影响主要由中国光伏企业承担。

  然而,企业方面对此却要更乐观一些,他们认为一些生产中国光伏组件的美国公司以及国内光伏产品的经销商们,在美国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后,也或将会失去多种业务和收入。

  王志新告诉本报记者,“"双反"的结果确实使美国大型的硅料公司经济受损。贸易行为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原料、设备、安装、使用到带动的就业人员都是行业的贡献,应该互惠互利,如果人为的切开或者人为的阻遏产业链,受害的只能是消费者被迫购买高价的产品。”

  依据《彭博政府研究》,高关税可能减少光伏组件制造材料—多晶硅市场的需求,会对2011年多晶硅出口额高达26亿美元的美国公司带来伤害,因为其中约7亿美元是来自中国。由于中国制造的电池板价格比其它国家便宜约13%,征收关税后,可能会增加美国制造的光伏逆变器的成本。

  欧盟或跟风美国?

  欧盟光伏产业与中国光伏产业之间联系密切,欧盟若贸然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较大幅度“双反”措施,恐将影响欧盟自身光伏产业发展。

  美国商务部光伏“双反”终裁结果,或许是给欧盟光伏“双反”作了一个坏榜样。光伏企业们普遍担心,欧盟很有可能会参考美国。

  如果欧盟最终确定的反倾销税率过高,将对中国光伏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张虹说,欧盟的调查范围比美国更大,中国光伏企业的出口市场大部分在欧盟。

  美国“双反”仅限制在厚度20μm以上的晶硅电池片,因此可以很容易的借由采购海外电池片进行应对。而欧盟“双反”包括组件、电池片、硅片以及可能的组件关键部件,因此只要是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几乎都被包含进去,除非海外建厂,否则必遭限制。

  张虹说,“70%到80%的中国光伏产品都会运往欧洲。有美国商务部"双反"终裁在前,欧盟征收的税率应该不会低于30%,欧盟征税会向美国看齐。美国征税30%到250%,因企业而异,欧盟征税的结果高于30%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布鲁塞尔时间10月8日,欧盟公布反倾销立案的中国应诉企业名单。此次抽样调查企业总共134家,包括电池、硅片、组件等类型企业。其中英利、尚德、赛维、锦州阳光、晶澳和旺能光电6家为强制应诉企业。这134家企业约占欧盟进口中国光伏产品的80%。

  萧函认为,“美国、欧盟与中国的贸易依存度、政治关系有很大不同,美国终裁不会对欧盟产生实质性示范影响。欧盟光伏产业与中国光伏产业之间联系密切,欧盟若贸然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较大幅度"双反"措施,恐将影响欧盟自身光伏产业发展。”

|<< << < 1 2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日本4月到9月间光伏装机容量增加885MW
下一篇:国家能源局召开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