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从成本上看,随着技术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逐渐减少。而未来能源价格上涨是必然的,现在做光伏,是对未来的投资。
现在整个产业发展难,主要难在整体经济形势下滑。很多国家经济形势不好,没有多余的财力来投资未来的产业。
政府支持不可或缺
李强强:在行业形势不好的时候,政府应该出面整合,推动产业洗牌。但有学者认为,这将是另一个“国进民退”的例子。在这个新兴产业里,国有资本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与民营资本和谐共处?
严大洲:每个企业的情况不一样,现在确实存在有的企业两种资本相互争夺的现象。此前,在光伏产业中,民营资本占的份额相对比较大。当前处在行业发展低潮期,国有企业的后劲比较大,可以收购,但收购不是兼并,而是拯救,要在民营资本愿意的情况下去做。
这次光伏市场骤冷,让很多企业手足无措。从政府方面讲,在行业困难的时候,政府帮扶一些有良好技术基础和商业信誉的企业是必要的。毕竟光伏产业还是有前景的,很多企业只是由于财务状况难以为继。
大部分光伏老板不希望整合,也不希望政府施以援手。因为政府帮助的也只是特定对象,规模非常有限,这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不公平、干扰市场的东西。
李强强:也有很多企业人士认为,政府在具体做法上有待商榷。政府究竟应该从哪个环节上扶持,扶持到什么程度,存在争议。有些企业对政府一些政策不胜其扰,希望成立光伏示范区,不要政策过多干扰,任其自由发展。你是否赞成?
严大洲:中国地域广阔,地方条件差异特别大,阳光条件、用电情况差异都很大,应该是差异化对待。像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条件推广分布式发电,自发自用。因为这些地区电价较高,一度电的发电成本不超过1块钱,很多地区,高峰电价已超过1块钱。这时就具有市场投资动力。但是中西部情况不同,电价相对较低。唯一难点在于电力法规定,不允许随便发电、上网,实质上就是并网问题。
政府也意识到这一点,国家电网发布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实施措施。这是一个很好的动作,未来大部分市场应用可能就在于此。
国内市场是关键
李强强:从光伏产业开始发展到现在,并网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国家电网也觉得很冤枉,认为这不是电网的问题,而是因为政策没有理顺。你怎么分析并网的问题,根源是什么?
严大洲:这是最受争议的一个问题。鉴于普遍不能上网的现实以及电网公司一家独大的垄断地位,人们将矛头指向国家电网也很正常。
光伏发电与电网的传统经营模式是相冲突的。传统经营模式是电网从发电厂买电卖给用户,传统电厂规模大,易调控。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小、数量多,调控困难,管理成本高,再加上地方电网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导,操作上确实存在困难,但这不能阻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有条件解决这个问题。在政策配套上,政府还需要理顺、完善,而且电网公司处于垄断地位,更需要国家力量来推动。
李强强:你建议先从哪方面破解并网难题?
严大洲:从新能源产业发展角度来讲,这是一个长期使命,是国家战略。有些事情是必须尽的义务,比如说,规定电网公司卖出的,10度电中必须有2度或者1度电来自新能源发电,将其与电网公司上下员工的考核挂钩。国家政策上有相应倾斜,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据我了解,电网接收新能源电的困难只在于利益分配,并不是技术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电网虽然建设得晚,只有短短几十年,但是技术水平几乎是全球领先的。中国比德国、美国更有条件接收新能源电。我们没有理由做不好,唯一的原因就是没有动力,就是利益问题。
李强强:《第三次工业革命》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首先从分布式能源展开,所有的新能源、传统能源交互转换、融合使用。这给分布式供电提供了理论支持。
严大洲:非常正确。南联盟战争时期,南联盟的指挥系统、导弹系统很快瘫痪,因为它的电网瘫痪了。中国的电网非常大,受到攻击的时候就非常脆弱。这种情况下,微网、局部网就变得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