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的动作将可能指向北美市场。陷入困境的北美创新型公司越来越多。
大部分寻求收购的北美公司都属于创新型公司,他们往往在四五年前获得了风险投资,到2012年纷纷发展到需要IPO上市的阶段,但如今的经济形势让这种可能成为泡影。幕后的VC/PE投资者急于退出,因而催生了巨大的并购市场。
周捷三认为,相对于欧洲的创业公司,北美的新能源创业型公司更善于包装自己,公司为了IPO,往往拥有一支异常豪华的管理团队,这不仅增加了中国买家剥开豪华包装了解公司真实情况的难度,由Intel、GE等大公司前高管组成的管理团队也推高了收购价格。相比之下,欧洲的新能源创业公司可能更适合中国,他们看起来更为朴素,创业者似乎也更注重员工的安置和长远利益。
董娜说,现在不仅是风电和太阳能,水处理、固废处理等环保领域也出现了不少标的,而一些希望弯道超车的更小型的民营企业,则已经把收购目标转至丹麦、意大利等欧洲更冷门的地方,不过他们得面对更难打交道的北欧人。
法国巴黎大区发展局中国代表处高级经理吕高冠相信,“最好的收购时机正在慢慢靠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