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行业快讯>>正文  
 

关键字:

中国光伏闯荡亚非拉

作者: 来源: 硅业在线 发表时间: 2013-07-09 已浏览 字号:

  极易饱和的市场

  一直以来,业内很多人把西班牙光伏政策的骤变引发市场萎缩当成了惨痛的教训。

  2007年到2008上半年,西班牙政府推出了与传统电价几乎等价的激励政策,外加全球油价上涨等因素,光伏产业处在蓬勃的上升周期。然而自 2009年伊始,西班牙的政策发生了转变,补助的上限为500兆瓦,市场缩小至80%。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公司开始裁员,迫使西班牙光伏市场也转 向国内,尽可能的在本地采购,从而导致了西班牙光伏市场的剧烈沉浮。

  据此,邹西原介绍说,西班牙市场的骤变,让很多企业转向了南美洲的市场,尤其是阿根廷。西班牙政策风向的逆转,这种政策变化是否会在刚刚热起来 的新兴市场再次出现。开拓新兴市场的光伏企业在面临种种羁绊时,当地市场是否能真正消化一涌而上的光伏产能,不免让人有些担忧。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新兴市场的容量除印度、日本市场外,很少有需求量超过吉瓦级的市场,恐怕少量几个中国企业的进驻就能够满足当地需求,当大量中国企业转移出货目标时,这些事情很容易出现饱和。为此,完全依赖新兴的市场消纳产品值得商榷。

  以日本市场为例,2013年一季度,中国对日本光伏组件出货量超过700兆瓦,在日本国内市场的占比约为40%。据预测,日本光伏市场在 2014年就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届时中国光伏市场恐怕很难继续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从市场要求和需求来看,日本极高的进入门槛,恐怕也只能满足少数几家一 线企业分享这场光伏盛宴。

  邹西原对于国内光伏组件急剧涌向日本市场,未来是否会引起日本政策的收紧,就提出了疑虑。他认为,大规模光伏组件急速占领日本市场,势必会引起日本政府的紧张,为了保护本国的企业,日本出现欧美贸易保护的“双反”举动,会是迟早的事。

  不过,晶龙集团副总经理安增现对于晶龙在日本市场的现状,则表现出乐观的态度。在他看来,尽管目前晶龙在日本市场的出货量激增,同时他们的硅片 和电池片产品,要比同类产品贵1到2毛钱,但是他相信高品质的产品肯定会有市场。今年3月份,国内组件的平均价格为每瓦0.66美元,而日本光伏组件售价 约比中国高出10%-20%,这也是他们能够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盈利的关键。

  安增现认为,日本在福岛核事故之后,急切地转变原来对于核电的依赖,光伏等新能源成为他们最主要的抓手。最为关键的是:晶龙集团在建立之初,曾 与日本的松宫半导体公司进行合资,他们企业内部从技术到管理都与松宫密不可分,所以他们的产品在日本市场有很大的竞争力。在记者走访晶龙邢台基地的一处厂 区时,大门口依然写着松宫公司的字样。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未来新兴市场能否真正承担起填补美欧市场空缺的重任,同时又不至于引起这些新兴市场的政策收紧,如今看来或许仍是个疑问。

  “抱团出海”模式

  面对国外市场的种种限制,有人建议把厂房直接设在海外。其理由是:更能深入市场,在关税、贷款等方面获得更多支持,但问题是个别企业势单力薄,可能遭遇的困难也会更大。

  为此,业内专家提出了光伏企业可采取“抱团出海”的策略,开拓新兴市场做产业链上最擅长的一环,团队合作合理分配利润,最大限度利用各种资源,打造全新模式。

  对此,邹西原表示认同。在他看来,一直以来国内的光伏企业都喜欢单打独斗,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所以,要想办法以团队的形式出去,可能会比较好。这也会改变中国人“宁为鸡首”的这种观念,这需要光伏企业巨头们发挥智慧了。

  目前,阿特斯、韩华、天合等光伏企业的硅片基本都来自于保利协鑫。邹西原称,事实上这些都是企业间的虚拟整合,在发挥各自的优势。而未来,能在开拓市场中加强合作,将更有利于国内光伏企业。

|<< << < 1 2 3 4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扬州争创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
下一篇:国家能源局召开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