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行业快讯>>正文  
 

关键字:

市场多元化初战告捷 晶澳太阳能逆袭

作者: 梁利峥 来源: 经理人 发表时间: 2013-09-27 已浏览 字号:

 

  在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低谷期,晶澳股价曾一度下跌到1美元以下,面临被摘牌的危险。不自我革命就没有出路,晶澳在内部掀起了管理创新的风暴,靠研发新技术、发展新兴市场、严控财务风险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将股价提升到现在的8美元以上。

  改变整个世界能源版图曾是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巨头们的梦想,但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的寒潮来袭让他们措手不及,一场有着无限憧憬的新能源革命进程划上了“休止符”。

  裁员、破产、退市笼罩着整个中国太阳光伏产业,大部分中小光伏企业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如何找到一条太阳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路?

  在行业寒冬和欧盟“双反”调查阴影下,晶澳逆势增长,成为行业的希望之星。今年一季报毛利率达6%,比去年第四季度的-4.6%提高了10个多点。在一季报公布的次日,晶澳太阳能的股价上涨70%,并带动整个太阳能板块大幅反弹,这无疑给处在寒冬中的光伏产业添了一把火。

  2012年,晶澳及其所在的晶龙集团销售收入为195亿元,整个集团实现净利润1.68亿元。根据Solarbuzz研究报告,2012年晶澳组件出货量排名全球第八位,较2011年大幅上升了7位,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组件领军企业。

  同样曾处在行业悬崖的晶澳,为何能实现逆势增长?

  晶澳股价也一度跌到一美元以下,面临退市悬崖,一直专注光伏太阳能产业的晶澳及其靠半导体硅材料起家的母公司晶龙集团没有退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未来就是他们最大的赌注。外部的恶劣环境反而倒逼晶澳进行了一场管理革命,向核心技术、新兴市场、财务管理要效益。

  据公开资料显示,晶澳2010年出货量达1.46GW,2011年达1.69GW,2012年预计1.7GW。根据IMS及Solarbuzz等国际权威行业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晶澳2010和2011年晶体硅电池片产量全球排名第一,2012年全球排名前两位。与此同时,晶澳已成功实现主营业务由电池向组件的转型,2012年组件出货量占到总出货量的55%。

  技术创新稳夺光电转换率冠军

  欧盟“双反”调查达成和解后,晶澳母公司晶龙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贾二英深有感触地说,我国光伏产品在欧盟市场的销售价格是每瓦0.52欧元左右。根据协议,最低价格提高至每瓦0.56欧元,价格优势已不明显,想要保住市场、扩大市场,就要依靠质量和技术制胜,同样的产品,必须拥有更高的光电转换率。

  光电转换率正是晶澳克敌制胜的杀手锏。

  8月1日,晶澳宣布该公司研发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创业界新纪录,高达18.3%,比目前业界平均转换效率绝对值提高了一个百分点,成本可降低5%-7%。

  晶澳CTO刘勇对晶澳的技术信心满满,太阳能光伏电池是晶澳的传统优势,技术含量高。目前除了美国SUNPOWER的背电极电池技术及低倍率聚光技术,以及日本三洋的HIT技术,晶澳的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而前两种技术成本高,看不到下降的前景。晶澳成功研发了多项产业前沿技术,包括两次印刷技术、Cypress技术、博秀技术、倍秀技术、MWT技术及黑硅技术等,目前已申请专利147项,其中63项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

  晶澳坚持推出新产品,保持光电转换率的领先水平,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始终保持研发的投入,今年为了保证产品的竞争优势,投资1.2亿美元对产品给予升级。目前,晶澳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心研发的两种多晶技术光转化率超过18%,3种单硅光转化率技术超过20%。其中,已有两款技术产品搬上生产线。而大部分企业所生产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和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一直停留在17.3%和18.5%左右。

  刘勇特别强调一个关键词是“度电成本”,降低“度电成本”主要靠技术进步、规模效应和原材料成本下降。现在光伏产业已处于相对产能过剩,规模效应不可持续,原材料经过大幅降价后降价空间已很小,因此未来的空间主要靠技术。晶澳一直保持着比同业领先6个月的优势,并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在整个太阳能组件中,设备安装成本占到了50%,新技术不仅将大大增加每平方米的发电量,而且有效降低了每瓦的安装成本。

|<< << < 1 2 3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山东德州未来三年将建3个太阳能发电示范乡镇
下一篇:国家能源局召开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