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行业快讯>>正文  
 

关键字:

政策利好 多晶硅行业有望趋稳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 2015-08-14 已浏览 字号:

“大量地进口多晶硅冲击我们国内的多晶硅市场,国内多晶硅一直被迫下调价格。”王腾姣告诉记者。

针对这一问题,行业人士曾建议国家应加大“58号”文件的执法力度,堵住加工贸易进口漏洞。

58号”文件是2014814日由商务部以及海关总署联合正式发布意在暂停受理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业务申请的公告。由于顾及下游企业的运营发展,相关部门当时决定将“58号”文件延缓一年,即今年814日(最晚不超过831日)正式执行。

有部分学者认为,2014年发布的这一“重磅炸弹”正是致使今年多晶硅进口量反弹增加的一大原因。“58号”文件发布后的两周内,多晶硅加工贸易申请突然增加,令2014年多晶硅进口数额超过10万吨,这个数字是2014年之前任何一年的全国多晶硅进口总量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但从今年814日“58号”文件正式执行开始,利用加工贸易渠道进军国内的多晶硅进口历史将会被改写。美国、韩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将会不得不面临高额“双反税”,多晶硅出口至我国的成本将会大幅增加,他们随即亦会考虑减少多晶硅出口到我国市场的份额。

分析人士指出,“58号”文件是国家站在保护国内光伏产业、多晶硅产业健康良性发展出台的决策,它的正式执行,除了能够有效抑制美、韩、德等国利用价格优势对国内多晶硅市场实施全面“侵略”外,同时还能够保障“双反”贸易救济措施法政地位的无可撼动性以及严肃性,保障国内多晶硅企业的市场利益,此外还有利于将国家目前多晶硅供需失衡的局面扭转,将多晶硅价格提升。

王腾姣表示,文件实施后,进口量受到限制,但是国内多晶硅的下游企业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国内的多晶硅产量可以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国家除了应该在抑制国外多晶硅冲击国内市场方面严格执行“58号”文件外,还应该根据日后倾销程度实时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兼顾国内多晶硅产业链全部环节的发展,让国内多晶硅产业链各个环节相互呼应,维持市场供需平衡,不受制于人或者受制于外。

扶持国内多晶硅企业扭转行情弱势

中国早期多晶硅投资虽然大量重复低水平建设,但透过我国多年来精心的培植以及扶持,大量的资金、人才以及技术投入,国内多晶硅企业已蓬勃发展,单个多晶硅企业的产能平均可达6.5万吨,位列世界首位,包括保利协鑫、大全新能源、特变电工(14.06-0.32-2.23%)在内的国内大型(年产大于1万吨)多晶硅企业有7家,并且7家企业的总产能为15.4万吨,和国际一流的多晶硅企业实力旗鼓相当。

从多晶硅产能总量增加比例而言,2014年以及2015年上半年度我国多晶硅产量分别比同期增长61%以及21.6%

根据相关部门预测,到2017年我国多晶硅企业的新增产能最少可达7万吨,国内多晶硅总产能可以高达23万吨。参考目前国内太阳能级多晶硅需求26-30万吨计算,国内多晶硅产能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国内太阳能多晶硅市场的需求。

王雨告诉记者,目前由于外国多晶硅的大规模进口,致使国内多家多晶硅企业停工或放慢生产进度,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开工率不足60%,不少多晶硅企业的库存量已经达到临界点。国外多晶硅鸠占雀巢,让国内“亲生子”无路可走。

由此可见,执行“58号”文件,切断多晶硅贸易加工渠道,对国内多晶硅供需市场不会造成巨大影响,反而能够帮助国内多晶硅企业抢回本属于自己的市场。

王腾姣表示,严格执行58号文件,可根据实际倾销幅度调整税率,堵住通过贸易加工进口方式规避贸易救济措施的漏洞,使国内多晶硅市场获得一定的发展机会。

王腾姣认为,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的产能,足以满足大部分国内市场需求。事实上,就目前国内多晶硅市场而言,我国多晶硅消化能力亦不需要如此大量的产能进口。并且从今年6月开始,国家政策将会促进光伏行业发展,集中式光伏已完成计划目标,分布式光伏完成计划不到3成。随着分布式光伏计划的全面完成以及下游电站的建设,多晶硅的需求将会增加,届时市场多晶硅价格将会回暖。

|<< << < 1 2 3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晶澳集团第二季度出货及销售量反弹
下一篇:上海2015年光伏装机的完成状况和2016年的放量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