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光伏政策>>正文  
 

关键字:

江西省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作者: 来源: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发表时间: 2012-11-16 已浏览 字号:

  4.产业基地逐渐形成

  经过近5年的发展,我省以新余、上饶、九江、南昌、景德镇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其中,新余市围绕赛维LDK公司已基本形成了从硅料到终端应用产品的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体系,上饶市、九江市正在逐步形成以晶科能源公司和旭阳雷迪公司为核心的侧重产业链前端的光伏产品生产基地,南昌市正在逐步形成以太阳能薄膜电池为代表的太阳能电池新技术产品生产基地,景德镇市依托景德镇半导体公司正在大力发展中下游产业。2010年,这五大光伏产业集聚区对全省光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总额的贡献率总和达到了95%以上。

  (三)我省光伏产业存在的困难

  1、整体集群效应不突出。虽然我省光伏产业的总体经济规模目前位居全国第二,但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数量不多,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区域配套协作较少,产业合作深度还不够。除新余外,其他地市尚未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整体集群效应不够突出。

  2、产业链发展不均衡。我省光伏企业及其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中游的高纯硅料和硅片,而在电池、组件、发电系统、应用产品等产业链中下游领域,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总体表现为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能力较为薄弱。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园区为平台,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抢占发展先机,强化竞争优势,延伸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优化产业布局,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光伏产业科学、健康发展,努力将我省打造成为世界光伏产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定位原则。清醒认识我省光伏产业在全球、全国光伏产业分工中的实际地位,研判我省具有的优势与劣势,以及产业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2、可持续发展原则。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积极引进并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延伸产业链,强化配套能力,不断凝聚技术、规模优势,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清洁生产、安全生产。

  3、合理布局原则。发挥地方特色与优势,进行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实施集约化发展战略,推动全省范围内产业合理分工和布局。

  4、市场主导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突出市场的主导地位,以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为指引,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三、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省光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亿元。其中,2011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0亿元,2012年努力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201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201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到“十二五”末,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3-5家,其中过1000亿1家,使我省光伏产业由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升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

  2、产能目标。到2015年,高纯硅料、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分别达到7万吨、10吉瓦。其中2011年高纯硅料、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为2万吨、3吉瓦;2012为3万吨、4.5吉瓦;2013年为4万吨、6吉瓦;2014年为5万吨、7吉瓦。太阳能电池、组件、系统集成及应用产品产能年均增长50%,奠定我省成为全球光伏产业基地的基础。

  3、技术目标。提高光电转换率,降低能耗水平,到2015年,多晶硅料生产成本降低到30美元/公斤以下,晶硅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0%以上,光伏发电成本控制在每千瓦时1.0元以内。

  (二)主要任务

  1、强化产业优势。巩固我省光伏产业链前端的优势,保持已有的领先地位。鼓励现有项目改扩建,加强资源回收及综合利用,着力破解硅料瓶颈。掌握先进的高纯硅料的大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注锭、切片和电池的生产工艺,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扶优做强,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造就若干个竞争力强、影响力大、产品份额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

|<< << < 1 2 3 4 > >>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江西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出台 光伏发电成本每度1元内
下一篇:土耳其政府公布小型光伏设施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