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延伸产业链。围绕上规模、降成本,以应用,促发展的方针,实施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战略,大力进行结构调整,鼓励企业纵向整合,延长产业链条。重视发展产业链中后端环节,大力开发光伏系统应用产品,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能规模,打造若干个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系统集成、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和应用产品等领域上规模、上水平的骨干企业。
3、完善产业配套。以自身产业需求为主导,以提高本地配套率为目标,大力发展符合和我省产业需求实际的光伏配套产业。重点发展与硅料、组件、应用、设备制造等相关的配套产品,形成一批有特色、有优势的专业生产企业。
四、产业重点和区域布局
(一)产业发展重点
1、硅料。禁止新上落后工艺的高纯多晶硅项目,严格限制新上3000吨以下采用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项目,支持其他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硅料生产技术的研发。重点发展技术水平先进的万吨级高纯硅料项目,加快原有中小项目的升级改造。消化、吸收和提升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关键生产技术,实现多晶硅生产全过程的自动控制,鼓励与化工企业合作进行尾气回收再利用。
2、硅锭片。加强对熔铸、剖锭及切割工艺等关键技术再创新,提高熔锭容量,降低硅片厚度,减少硅料损耗,提高切片成品率,实现切割浆料回收利用。
3、晶硅电池及组件。鼓励发展光电转化率国际领先的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提升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水平。努力发展单位耗能低、耗材少、效率高的太阳能电池,提高封装质量。
4、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它新型太阳能电池。鼓励引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高转化率的薄膜电池生产项目,关注非(微)晶硅薄膜电池和CIGS(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的开发,跟踪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
5、系统集成及应用产品。鼓励联合开发系统集成产品,重点发展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和平衡控制技术。开发大中小型太阳能并网、离网发电系统、太阳能照明等应用系统、太阳能光伏汽车、太阳能水泵等光伏应用产品。
6、配套产品。大力发展高储能蓄电池、逆变器、坩埚、粘合剂、氮化硅、线切割材料、封装材料、薄膜电池基材、导电材料、光伏设备等多系列的配套关联产品,做优做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工艺技术先进的配套产品。
(二)区域布局
按照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总体部署和功能区划,依托我省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重点,突出特色,打造“一核四区”的产业发展格局,即:以新余为光伏产业发展核心区,上饶、九江、南昌、景德镇为光伏产业发展集聚区,其他有关设区市配套支撑。
——新余市以赛维LDK、瑞晶、升阳光电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做大做强硅料、硅片、电池及组件等核心产品,发展先进配套产业,加强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建设,建立综合、完善的产业体系,打造世界级光伏产业基地。
——上饶市以晶科能源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扩充产业规模,强化产业配套,形成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聚地。
——九江市以旭阳雷迪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发挥港口优势,打造江海联运的便利出口通道,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建成以硅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为主的产业集群。
——南昌市以赛维BEST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以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及光伏系统应用产品为重点的产业集群。
——景德镇市以景德半导体、威富尔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利用当地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优势,促进产业承接与转移,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上中游产业及下游配套产业集群。
——抚州、萍乡、吉安、宜春等设区市以发展硅片、电池及组件、光伏应用等产品为主,加强区域协作和生产要素流动,为“一核四区”提供配套、支撑和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