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录写到这儿,也许有的读者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靳保芳为什么能够领导晶龙集团从小到大迅速崛起?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此,记者采访了他的亲属与朋友,了解到他三岁丧父,中年丧母,从小在苦难中成长,是个既吃过苦、吃过亏,也吃过屈的人。这些艰苦的经历磨练出了一个,以“吃苦、吃亏、吃屈都是福”、“宁肯让天下人负我,我不可负天下人”为信条的靳保芳。
小时候,母亲纺花织布供靳保芳读书;在学校,他总是那么刻苦努力;参加工作后,做服务员、炊事员、办事员,他总是兢兢业业……如今,他当了老总,仍然保持着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作风。他常年从宁晋到石家庄,从北京到上海,从日本、美国到澳大利亚,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奔波;多年来,他上下班骑自行车;到石家庄、北京等地出差,他常在街头小店吃饭,只是一碗小米粥、一碗拉面而已;他从来不打牌,不跳舞,不打麻将,没有任何嗜好,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怪不得,有人这样评论他:“过去是被迫吃苦,现在是自觉吃苦,在艰苦中磨练自己。” 艰苦奋斗、谦虚谨慎,这是靳保芳的为人之道,如今成了晶龙人的传家宝。
为什么要这么做?怎样能做到这一点?靳保芳的回答是:“我几十年来全心全意地工作,是在报家恩,也是在报党恩,更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社会责任。”
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难。苏格拉底说:“让那些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首先改变自己。”靳保芳说:“当你无数次地‘与自己较劲’后,回头再看,‘大数定律’的效能就显现出来了——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了世界!”
是的,要想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市场竞争虽不是真枪真刀的较量,但其残酷性无异于枪林弹雨的战斗。没有“铁”的纪律、“钢”的素质特别是高度的觉悟,就没有取得最终胜利的可能——靳保芳要求自己的员工,必须像士兵一样时刻准备拼搏!
46、“一个人小时候受点苦,将来终身受益”
中红网:靳琴雪大姐是靳总的姐姐,从小同弟弟在一起长大,对他小时候的生活比较了解。你还记得父亲去世时的情景吧!
靳琴雪(靳保芳姐姐):我记得我父亲去世的时候,弟弟还不满三岁。我比保芳大七岁,那天我背着保芳去玩耍,回来时父亲已因病逝世了。
中红网:父亲去世后,你们家还有什么人?
靳琴雪:就母亲和我们姐弟俩。1955年,还没有实行农业合作化,家里没有劳动力,自己种点地,都是请别人帮忙。
中红网:父亲去世很突然,一时间家庭生活变得迷茫了。
靳琴雪:确实是这样,家里的生活立即变得非常困难。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点好吃的,谁也舍不得吃,母亲总是让给我和保芳吃,保芳就让给我吃,我又让给他吃。有一年,我们家地里长了一地草,我们就收草籽儿,推碾子轧面。我还小,推不动,推了一会儿,就累了。草籽儿面特别粗,非常难吃。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母亲还带着我们讨过饭。
中红网:那么困难,你们还上过学吗?
靳琴雪:记得我上到小学三年级,就上不起了。老师到家里找了母亲好多趟,可家里条件不允许呀!我还记得,当时有一个老师说,他出学费让我上学,但我还是不上了,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实在不行,又数我大,弟弟还要上学。
1963年,河北省南部包括邢台地区暴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城乡到处一片汪洋。我们家的房子在村子的最外边,被大水冲倒了,家里的东西也全被冲走了。家里没有劳动力,没法盖房子,孤儿寡母的,怎么办?实在没法了,母亲就给我找了个婆家。那个时候,丈夫在砖厂工作,一个月能挣点现钱,这在农村就算不错了。当时,他给了几百块钱,这才把家里的房子盖上了。1966年,又遭遇了邢台大地震,房子又倒了。党和政府看到我们家的境况,就先给我们盖了房。我弟弟从小学到中专,一直享受着国家给的最高助学金,可以说,是党和政府的关怀,使弟弟成了我们家的大文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