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漫漫路,弹指一挥间。
这些年,晶龙集团创下了奇迹,在国际市场上走出了一条“用外国资源,行民族工业,铸中国品牌”的新路子,成为民族产业应对全球经济化潮流的一个经典案例。就成功之道而言,无非是四个字——“大道行简”,其实质就是“思路决定一切,战略决定一切”。
过去已成历史,怎样谋划未来?作为晶龙掌门人的靳保芳,这是他眼下考虑最多的事情。
有人问靳总:“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他这样回答:“人生目标要有价值,要尽量摆脱名利羁绊,既富有挑战性,又不脱离实际,既放眼未来,又明确、具体。”
纵观全球,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基业常青是每个企业的奋斗目标。如今,走过十年风雨的晶龙,依然十分年轻,光彩照人——始终抓住开发太阳能光伏产业这座“青山”不放松,积极实施人才、创新、品牌“三大战略”,大创“晶龙品牌”……靳保芳和晶龙人将要实施的行动纲领,令人振奋。
面对新时代,靳保芳再一次庄严宣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继续谱写大发展的新篇章,把晶龙打造成百年名企、百年名牌,实现‘温暖全世界’的宏伟目标!”
51、“成绩始终是大家的,但走过的弯路永远不能忘”
中红网:区区十年间,晶龙集团书写了一段令人感佩的“硅谷传奇”。作为这个传奇的缔造者,你如何看待今天的成功?
靳保芳:10年漫漫路,弹指一挥间。现在,我们需要总结的东西很多。但就成功之道而言,我认为无非是 “大道行简”四个字,其实质也就是“思路决定一切,战略决定一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跟晶龙集团的普通员工一样,只不过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晶龙今天的成功不是靠某个人的努力取得的,而是来自于一个集体的共同付出。这里面既有给予晶龙大力支持和帮助的部、省、市、县各级领导,也有默默奉献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既有参与晶龙发展谋划的各层经营人员,也有积极推动企业前进的国内外事业合作者……正是在他们的支持与配合下,我们才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有了一个优越的发展平台,才有了晶龙的今天。总之,成绩始终都应该是大家的,但是企业在发展中走过的弯路,我却永远不能忘。
中红网:人们在总结成就时往往只讲经验,而忽视了失败和教训。你刚才说“走过的弯路永远不能忘”,你能介绍一下以前走过的弯路吗?
靳保芳:有的时候,人只有跳出自己,才会更能认识自己。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因为经常想一想这些失败和教训,可以使自己保持更清醒的头脑,防止更多的失误。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同样做企业也没有常胜的企业家。我从事企业管理工作20多年来,也经历了一个成功—失败—成功的历程。在县电力局兴办多种经营的初期,我们主要是围绕电力行业打转,先后创建了电力器材修造厂、电力器材供应公司、电力工程公司等三产,办得很成功。但我感觉到只把目光放在电力上,没有潜力可挖掘,于是就想跳出电力这个圈子,把企业办成一个国际性的大公司,让我们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因此就办起了制鞋厂。但是,因为当时的定位太低,以及市场、技术等原因,很快就跨台了。后来我们看到同是邢台的沙河市电力局办的再生玻璃厂效益不错,于是就效仿他们,也办了一个玻璃厂。但是,我忽略了地处太行山脚下的沙河市已形成一个玻璃产业集群,这一带有良好的市场保证、市场费用低等优势,而我们这里却没有这些优势,所以又失败了。
中红网:面对这些弯路,你从中吸取了哪些教训?
靳保芳:从主观上来说,这些失败是因为当时没有深入地对市场进行了调查研究,一味跟风,急于求成所造成的。有的时候也过于想当然,比如做鞋厂时,就简单地想,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一人穿一双鞋,那是多大的市场呀!后来,通过反思这些失败与教训,我的头脑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开始重新定位。我们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搞一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项目,这样成功率高、把握性大。在有了这个思想基础后,我开始把目光转向高科技领域,特别是一些大专院校的研究机构。为什么在大专院校里找出路?因为大专院校的研究机构急需与企业联合。把他们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社会效益,将是一条好路子。所以,我们就走上了与河北工业大学联合开发单晶硅项目的创业之路。 |